第06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2月11日 星期
辛勤半生换来家和人美 年过七旬依然活力不减
闲不住的老两口 准备出门看世界

余润华、丁德纯老两口闲暇时制作装饰花。

□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市区双汇路棉麻小区,均年过七旬的余润华、丁德纯老两口身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传统美德。年轻时,他们俩工作之余,做灯笼、卖对联贴补家用,照顾一家老小。如今,老两口依然闲不住。不同的是,他们忙于自己的爱好,还准备一起出门“看世界”。

要过好退休生活

余润华今年78岁,他的妻子丁德纯今年74岁,老两口都是信阳潢川人。1987年,因为余润华的工作调动,他们一起来到漯河,并在这里安家落户。

余润华是一名工程师,退休前一直从事的是高压系统、变电站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因为精通业务,退休前,余润华还被周边好几个地市的高压开关厂聘为专家。2016年时,余润华还在漯河技师学院帮忙,对学生们学习用的车床、电器等进行维修。

“现在偶尔还会有朋友和熟人叫我去帮忙,不过工作不再是主要任务了,现在的目标就是好好过好退休生活。”2月10日,在余润华家中,他笑着告诉记者,他今年参加了漯河日报社组织的“老爸老妈俱乐部”,过完年也准备让老伴一起去。同时,他还准备跟老伴一起上老年大学,学习电子琴的弹奏和唱歌。

年轻时很能吃苦

丁德纯告诉记者,她和余润华两人都是闲不住的人,特别能吃苦。1980年前后,一毛钱可以买6个鸡蛋,她和余润华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是60元。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念书,还有双方老人需要照顾,钱并不够花。为了能够更宽裕些,给孩子和老人更好的生活条件,余润华和丁德纯就开始了不一样的奋斗。

“我俩主动要求上夜班,就是为了白天可以外出挣钱。他手巧,会写对联,会做灯笼,会做装饰花。”丁德纯说,余润华写好对联后,两人经常分头行动,去不同的集市售卖。当时两个孩子都上初中,有时也会帮他们一起干活。“他用竹篾扎灯笼架,我跟闺女糊纸、上色、画画,之后他再做眼睛、嘴巴、耳朵,我儿子在县城卖做好的灯笼。”

因为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余润华很多次写着对联就睡着,他的手也因为长时间弄竹篾到处都是小伤口,丁德纯也忙碌着做饭、照顾孩子们上学。不过努力终有回报,余润华写的对联、做的灯笼很受欢迎,一天下来可以卖10几块钱,有时还会卖20块钱,这让一家人特别开心。

余润华说,因为他和老伴的努力,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里的日子也宽裕了很多。

准备出门“看世界”

2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余润华家中时,余润华和妻子丁德纯正在一起动手做过年时家里的装饰花。桌子上放着剪刀、胶水、皱纹纸、金粉等材料。

余润华告诉记者,快过年了,他准备做些装饰花放家里增添节日气氛。丁德纯则告诉记者,她的任务就是准备各种过年的食材,准备给孩子们做各种好吃的饭菜。

“过去我的任务就是照看小孩、给孩子们做各种好吃的。”丁德纯说,只要家里人回来,她一般都会做26道菜,8个凉菜、8个热菜、8个扣碗再加2个汤,每道菜都不一样。今年,他们的孙子和外甥都18岁了,已经不再需要他们怎么费心了。过完春节,她准备和余润华一起参加“老爸老妈俱乐部”,并报名老年大学,跟其他的老年人一起,快乐度过老年生活。

丁德纯说,年轻时两人主要围着孩子操劳,以后她和老伴儿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过好老年生活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回顾过去,我们觉得很自豪。”余润华笑着说,以后的日子,他计划和老伴去看看祖国各地的风光。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