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辉 李林润
4年前,西藏海拔4655米的詹娘舍哨所,收到一个神秘包裹。收件人写的是:西藏,亚东,詹娘舍哨所。寄件人的信息是一个名字:李丹。
4年来,神秘包裹不断寄来,背后的“李丹”一直神秘着。战士们对她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年龄,不知道职业,不知道长相。
其实,这个“李丹”是咱漯河人!
她是源汇区马路街街道建设路社居委的一名普通工作者。
2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近李丹,聆听她和神秘包裹的故事。
“我是老大姐,想为他们做点事”
海拔4655米的詹娘舍哨所,位于西藏亚东县。哨所建于悬崖峭壁的雪山之上,看着让人心惊胆战,被当地人称为“云端上的哨所”。
这个哨所环境恶劣,曾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4年前,李丹就是从新闻上看到了这个哨所。
“没想到祖国的边境线上有这样一个哨所,我被官兵们的无悔奉献深深感动了,他们太了不起了。他们都是一二十岁的年轻小伙,我作为老大姐,想为他们做点事。”40岁的李丹告诉记者,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开始给这个哨所的官兵们邮寄爱心包裹。
海拔高,官兵们容易患高原病,她就寄一大箱保健药品,并配上医嘱。紫外线强,官兵们容易被灼伤脸庞,她就购买各种护肤品,并仔细分类。逢年过节,她就挑选家乡特色食品,打包成箱寄给哨所……
2017年12月,哨所班长詹华腿上的皮脂腺囊肿手术刚拆完线,就收到了李丹寄来的有助于手术后康复的滋补品。“这个手术刷新了外科手术海拔记录,被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看到了报道,所以给他寄了点东西过去。”李丹告诉记者。
每两个月寄一次包裹
李丹的爱心包裹,每两个月寄一次。此外,她还每年端午节寄粽子,中秋节寄月饼,建军节寄小礼物。
每寄一次包裹,李丹会花一两千元:几乎是她一半的工资。
李丹长期在街道办、社居委工作,工资不高。同时,她身体不好,每月还要花钱买药吃。可就是这样,她还是不断给雪山哨所的官兵们寄爱心包裹,每次都是一个大包和一个小包。
其实,这样的爱心包裹,李丹每次要买“双份”:她还给西藏查果拉哨所官兵们邮寄。
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哨所,位于青藏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最艰苦的边关哨所。
“这两个哨所都是我从新闻上看到的。觉得官兵们太辛苦,所以就给他们邮寄点东西。”李丹说,每次邮寄包裹之后,她都会把快递单保存下来。现在,她家里已经有一沓快递单了。
寄了四年,从未给人提起
爱人者,人恒爱之。
李丹给哨所官兵们寄了4年爱心包裹,深深打动了詹娘舍哨所的官兵们。前不久,他们也给李丹寄来了包裹。包裹里有梳子、藏香、干牦牛肉、围巾和奶茶。这个包裹也很独特:收件地址是市区人民路的一家超市。
为什么?哨所官兵们并不知道李丹的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
李丹寄包裹时,常常只在快递单上写上必须填写的寄件人的名字和电话。包裹里面的东西,都是她在人民路这家超市购买的,所以有时写地址时,她就把这家超市的名字写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不想让官兵们知道她是谁,更没想到官兵们会给她回寄包裹。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做了件力所能及的事。”李丹说。
李丹不仅向官兵们瞒着自己的身份,而且这事她从来没有给同事们提起过,就连家人也不知道。
“每个月家人问工资咋少了,我就说花了呗。”李丹笑着说。
爱心包裹这事瞒了4年后,在今年2月8日,即腊月二十三小年夜“露馅”了。
在詹娘舍哨所官兵们的再三请求下,李丹终于和官兵们通过微信视频通话了。哨所官兵们不仅给她送上美好祝福,还给她献上了一首歌。
这感人的一幕,被在哨所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拍下。
2月11日,李丹给边防哨所邮寄爱心包裹的故事,经新华社报道后,才为众人所知。很快,无数人被李丹感动、为李丹点赞。
“把我们的爱心也捎上”
“啊呀,丹姐,没想到你默默地坚持了四年,做了这样一件了不起的事!”2月12日下午,记者在建设路社居委采访时,李丹的同事们都“埋怨”她,还一再叮嘱她,“丹姐,下次寄包裹时,一定把我们的爱心也捎上啊!”
“在同事们眼里,李丹不爱说话,性格沉稳。”建设路社居委主任林霞说,李丹工作勤勤恳恳,上班总是第一个到,下班总是最后一个走,为辖区居民服务从没叫过一声苦。
“我们已经商量过了,大家一起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边防官兵为祖国站岗放哨,我们在后方也要贡献一分自己的力量。”建设路社居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