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小记者苑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2月13日 星期

小记者义卖报纸 爱心温暖王柯鑫

▲小记者正在询问一位老奶奶是否需要报纸。
小记者们进行捐款。
▲小记者领取报纸。
小记者在米罗阳光餐厅做纸杯蛋糕。

众德堂中医馆成为小记者社会实践基地。

□文/图 本报记者 陈金旭 张玲玲

2月8日,漯河日报社小记者俱乐部的小记者们开展了一场义卖报纸的活动。除了体验到卖报的不易外,小记者们义卖报纸的钱被用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小记者王柯鑫,在冬日里为王柯鑫一家送去了温暖。

体验卖报 奉献爱心

“您好,我是漯河日报社的小记者,今天我们在体验卖报纸,您需要报纸么?”这是一位小记者正在询问一位女士时的情景。2月8日,小记者们来到位于泰山路与金江路交叉口附近的开源大未来购物中心,开展卖报纸的实践活动。

当天下午3点左右,小记者们来到开源大未来购物中心的大舞台前领取当天的《小记者周刊》。领到报纸后便分散开来,各自寻找潜在“买家”。

来自郾城实验小学的张林豪是第一次参加卖报纸的实践活动。虽然在家时他已经提前准备了一段卖报纸时要说的话,但真正拿着报纸,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张林豪却有些胆怯。他有些腼腆,不敢大声叫卖,只是拿着报纸站着,等待别人前来询问自己。在爸爸的鼓励下,他终于开始尝试着主动跟人打招呼、叫卖报纸,终于卖出了第一份报纸。张林豪的爸爸张占勇告诉记者:“孩子平时就与人交流就比较少,希望能借此机会锻炼一下他与人沟通的能力。今天通过卖报纸,我看到了他的变化,虽然他并没有把事先准备说的话完全用上,但至少他愿意去尝试与人沟通了。”

虽然经常被“我没带钱”“我不需要”等理由推脱拒绝买报纸,小记者们却“越战越勇”。他们来回奔走于开源大未来购物中心,努力寻找“买家”,积极完成卖报任务。

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寻找卖报对象,从开口说话到自己总结卖报经验,小记者们体验到了卖报纸的艰辛和不易。一位小记者将自己卖报纸所得的钱投入捐款箱中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次活动让我体验到了挣钱的辛苦,因此我更想用这来之不易的钱做些有意义的事。”

开源大未来购物中心营销商品部的沈亚看到小记者们辛勤劳动奉献爱心后也深受触动,捐出了自己的一点心意。她告诉记者:“我们开源大未来购物中心非常开心能为小记者的实践活动提供场地,同时我们企业也很热衷公益事业,希望能和小记者们一起,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爱心物资送给王柯鑫

义卖报纸活动结束了,捐款依旧延续着小记者的爱心。2月10日上午,工作人员拿着小记者们义卖报纸的爱心款加上漯河日报社小记者俱乐部工作人员的捐款,购买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及饼干等零食,看望了小记者王柯鑫及其家人,为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2016年,王柯鑫的妈妈在哺乳期间被查出乳腺癌,治疗花费了巨额的费用,出院后需要靠药物控制;奶奶曾患食道癌,手术后一直吃药;家里还有2岁的弟弟,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爸爸打零工,生活过得很拮据。面对家庭接连遭遇的变故,懂事的王柯鑫主动承受了生活的重担:照顾弟弟、拖地、洗碗……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家务,王柯鑫都揽了下来。当时,在得知小记者王柯鑫家的境况后,漯河日报社小记者俱乐部主任杨东辉为其捐助500元钱,并积极组织小记者义卖报纸,为王柯鑫筹集善款。“谢谢你们,这么热心地帮助我们!”王柯鑫的妈妈陈秋霞感激地说。

当天上午,漯河日报社小记者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还为王柯鑫送去了小红帽和新书包。“希望你明年继续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还是一家人,以后遇见什么困难,我们一定会尽力提供帮助。”漯河日报社小记者俱乐部主任杨东辉说,“我们通过义卖报纸为小记者成员献爱心,让王柯鑫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小记者们学会如何爱人、帮助别人,传递爱心。”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