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亚洲一些国家的传统大节。目前除了中国过春节,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华人人口较多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都过中国传统农历新年,例如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等。广义地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农历新年。值得一提的是,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还把春节列为法定假日。
韩国人过春节要穿上传统服装拜年。
资料图片
韩国
春节的前一天,整个家族聚在一起做祭祀食物。因为是向祖先进奉的食物,所以要用心做,做得漂亮些,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韩国人过春节的文化习俗,据说可以追溯到古新罗时代。韩国春节也在正月初一,韩国人称为“旧正”,传统上又称“元旦”“元日”“岁首”, 与我国春节相似。每到除夕,韩国人也是千方百计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春节一大早,举行“茶礼”,即在宗祠或住宅的厅里摆设年礼、岁酒、年糕片汤等,进行家庭祭祀。然后全家一起吃“岁餐”,岁餐相当于我国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年饭后互相拜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汤,韩国人认为吃了年糕汤就算长了一岁。接着还要“省墓”,即到先人的墓地,摆上祭品,进行祭奠。
初一下午,人们互相走亲串友,给亲朋好友拜年。如今,更多的人用贺年卡和礼物来互贺春节。春节期间有很多民俗活动,如掷骰子、放风筝、抽陀螺、踏跷跷板等。悬挂“福笊篱”的习俗,至今在韩国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仍很流行。
新加坡
新加坡春节是国家法定假日,放假两天,春节期间,新加坡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商场挤满了购买年货的市民,春联、年画、鲜花是抢手的年货。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拜年不提贵重礼品,只带两个橘子,进门捧给主人,橘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一年中各种民族节日很多。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5%以上,所以中华传统的春节是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节日。
每逢春节,新加坡华人家家户户写春联、贴福字,屋里屋外红红火火;买年货、做年菜、除夕吃团圆饭喜气洋洋;民间也兴拜年、祝福、送红包和压岁钱,图个吉利。南洋华人还用独特的方式来欢庆华人年,那就是一家人欢聚一堂“捞鱼生”。“捞鱼生”是一种菜式,以生鱼条为主食,加上有色蔬菜和水果丝、白芝麻、花生碎,调和五香粉、胡椒粉、酱汁等,装成一个大盘。
日本
中日一衣带水,最迟在唐朝时,日本就不断学习和引进汉文化。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日本与中国一样,过上了春节。那时候日本人过春节的习俗也与中国大同小异。不过,明治维新时,日本明治天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一条就是废除了春节。从1873年开始,日本人不再过农历春节。春节,就从日本人的生活中消失了。
然而,日本人虽然不过农历春节,却很隆重地将阳历的元旦当春节过。元旦是日本人最隆重的节日。每年的12月29日到次年的1月3日是全国休假日,放假达六天之久。每年的12月31日晚,日本人过“除夕”,当晚,日本人要举家坐在电视机前面,收看日本的“春节联欢晚会”——“红白歌会”。1月1日,日本人相互拜年。长辈们也会给小孩子发压岁钱……
马来西亚
春节在马来西亚也是法定假日,过年习俗跟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菠萝),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时,喜欢带一些橘子,进门送给主人,象征大吉大利。
放鞭炮是过春节的标志。这两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解禁燃放鞭炮,给每年欢庆农历新年的华人一个大喜讯。于是,从岁末除夕到大年初一,即使到了元宵节,大街小巷到处爆竹连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欢乐地争执着,谁放的爆竹最响亮,谁放的烟花最美丽;而这叽喳争论的童稚声,总被连绵不绝的鞭炮声所淹没。
印度尼西亚
临近传统节日春节,印度尼西亚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首都雅加达的商场超市挂满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有些商场还搭起了贩卖中国传统腊肉干、应子梅等临时摊位,红蜡烛、红年糕、各式各样的红色佩饰以及大红喜字令人目不暇接。
除夕当天,人们要到庙堂进香祈祷,希望一年健康平安、万事如意。除夕夜,大多华人都会聚集在老人家里吃团圆饭,家中年长者接受儿孙们的拜年,老人则向晚辈发放红包,然后儿孙们与老人合影,之后是全家聚餐。直到深夜,晚辈们才告别老人,各自回家。
朝鲜
朝鲜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朝鲜管春节叫年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朝鲜人带着新的憧憬和期望热热闹闹地过年,这是一年中最大的民俗节日。为了过年,人们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缝制新装,做特种饭菜。
节日饮食主要有年糕汤、煎饼、江米条、食糖、柿干、松子、柿饼汁、蜜糯汤、米花果儿等。这些节日饮食中不可缺的是年糕汤,人们说每年吃一大碗就长一岁。每到过年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要互相拜年。凌晨时开始祭祖。祭祖仪式结束后,全家人按辈分依次拜年,然后,到村里的长辈和老师家拜年。拜年的时候,互相说些万事如意等吉利的话,表示祝福。
泰国
泰国最大的节日是泼水节,音译是宋干节,它是一个宗教味浓厚的民俗节。全国放假三天,加上前后的双休日,是泰国的黄金周。泰国华裔估计总数当在1000万人以上,泰国华人过年有三大内容:一团聚,二祭祖,三玩乐。这和祖居地风俗一脉相承,但又有些变化。离乡背井的华人,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讨生活相当不易,能有机会团聚,就越发弥足珍贵,泰国的华人过年祭祖有它的道理。
过年当然离不开吃。吃,其实是一种文化。年夜饭的重要,不仅仅在于它的丰盛,而在于它表现出来的亲情和氛围。华人过去过年大吃大喝,不是因为富而恰恰是因为穷。随着经济地位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华人把过年转向了休闲、旅游、度假等文化消费上。
缅甸
缅甸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泼水节的最后一天,因此,缅甸人的泼水节和新年已合二为一了。泼水节通常历时三四天,在节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头的习惯。节日期间,无论城乡,人人都身着盛装,互相泼水嬉戏,表示涤旧迎新之意。有的人用番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更多的人则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射。小孩用水枪向大人进攻,也不会受责骂。人们被泼得愈多,就愈高兴。每年一次的泼水节,也是青年们在良辰美景中交际的好时机,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机结成良缘。
越南
越南隆重欢庆春节,春节有国家假日,过节习俗与中国传统春节习俗大同小异,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团圆饭中一定要吃糯米大粽。大年初一拜年、赶庙会。
越南是中南半岛上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文化习俗基本与中国相邻的广西、云南类似。作为节日,越南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仍然是春节。
迄今越南仍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按照传统的说法,春节的本意在于让百姓在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能有一段闲暇和宽松的时间同亲朋好友欢聚,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越南人过春节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饼。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国的粽子一样,不过是方形的。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中间包裹的猪肉与绿豆沙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生。
据《北京晚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