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甫 杨 淇
海绵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化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我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问题:污水处理压力大 缺乏统一规划
一是污水处理压力大。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我市地面硬化面积大幅增加,雨水在地表形成径流,经下水管道集中排放。由于污水处理能力有限,环保压力大等原因,只能采取关闸限排措施。虽然排放到河道下游的水质达标了,但是人口密集区域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二是缺乏统一的地下管廊规划,我市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排水管道各自为政,地下管廊规划不统一,建设不协调。2017年11月,我市发布了《漯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描绘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蓝图,但只是专项规划,没有统筹整个地下管廊建设,且进度计划、具体措施、建设责任等并不明确。
建议:加强地下管廊规划
陈进委员建议,首先要加强地下管廊统筹规划,“建议抓住我市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的时间节点,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地下管廊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陈进委员表示,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立市政、规划、建设、水利、通信、电力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对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排水进行统筹规划,促进相关单位通力合作。
其次,应尽快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用于补充地下水源、景观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减少自来水用量,节约水资源,减轻供水压力。
另外,还应加快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应最大限度保护海绵要素;应保障海绵城市长期发展;应推动智慧海绵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