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也门撤侨”真实故事改编的军事题材电影《红海行动》,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爆款,截至2月25日晚,影片票房已经超过19亿元,该片至今仍排在单日票房榜首,且势头不减;与此同时,该片在豆瓣的评分也高达8.5分。
【创意】
起源于三年前,要求真实第一
电影《红海行动》总策划周振天在中国军网做直播访谈时介绍,2015年6月到7月,海军首长下决心围绕撤侨这一题材创作一个电影剧本,当年指挥也门撤侨的总顾问就是今天的海政副主任夏平。
为了真实再现,主创团队首先开展调查,采访很多经历撤侨的官兵,尤其是夏平将军,“因为他亲自经历了整个过程,跟我们讲了很多,包括看了一些图片、视频,并讲述了外交和军事上一些必须要遵守的规则。”
接着,他们又去采访了临沂舰的官兵和蛟龙突击队的队员。《红海行动》编剧冯骥介绍,2011年岁末拍摄《火蓝刀锋》的时候,他们曾经在蛟龙突击队拍摄过,跟官兵很熟悉。鉴于这次撤侨行动中又有蛟龙突击队的身影,主创团队经过商议,初步确立了“以蛟龙突击队的队员们为主线塑造一组士兵的群像,反映他们在异国为保护我国人民生命安全而浴血奋战的壮举。”
很多观众看完《红海行动》之后也有疑问:大过年的,战争场面是不是太过血腥了、残忍程度是不是太过真实了?对此,冯骥表示,虽有一些血腥、残忍的镜头,但《红海行动》核心是反战的,这些镜头主要是想让观众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场面】
海军派出一个军舰支持
影片中扮演军舰政委的王强来自海政电视艺术中心,同时也是这部影片的军事制片人。电影《红海行动》出品人唐静介绍:军事制片人是非常烦琐、非常辛苦的差事,所有关于舰艇、关于飞机、关于所有军事预算都是要王强带领团队配合完成的,“在摩洛哥拍摄期间,正好赶上台风季节,给拍摄增加了特别大的难度。那一个月中,王强带领的10人团队要保障全剧组几百人所用装备,几乎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红海行动》是有史以来军方允许上军舰拍摄的第一个剧组。王强介绍:“一个军舰的配合,相当于16个亿的预算在配合我们拍摄,每一个离靠码头的动作约50万预算。”总策划周振天则补充:军舰不是专门摆着让剧组拍摄的,而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插空让剧组抓紧时间拍摄,“为此,王强得两头协调——军舰没来摄制组着急,军舰来了摄制组没有准备好、机器没到也着急。”
【合作方】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被故事打动
为什么会选择博纳影业?唐静解释,主旋律影片的第一个大难题是找一个在做主旋律题材方面有经验、有成功范例的合作者,博纳影业则有成功拍摄《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的经验。唐静透露,博纳影业总裁于冬一开始并不愿意参与这部影片的拍摄,“当时他们做的《湄公河行动》马上进入后期,又在筹备《建军大业》。分身乏术,所以就婉言谢绝了。”
王强还爆料:见面时,于冬只给了海政方面20分钟的时间,让唐静将剧本故事讲给他听。最终故事吸引了于冬,他只听了10分钟,就拍板决定参与拍摄,并当着他们的面给林超贤导演打电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