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杨 旭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老城区、商业区,由于停车设施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和管理不到位,导致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影响市民日常出行。因此,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日益迫切。
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人大代表贺小常对市区停车设施建设进行了调研,发现问题很多。老城区公共建筑、商业街、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有些开发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新建、改建建筑物时没有配建足够停车设施;有些建筑虽然在建设时配建了停车设施,但由于后期监管不严,已建的停车场被挪用或者改成了经营场所。
“由于停车位不足,违章停车现象严重。”贺小常说,“在医院、学校,以及商业、餐饮业比较发达的路段,因为缺乏配套停车设施,路上也没有足够的停车位,车辆沿街随意停放,影响交通秩序。”
“我市小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0万辆,而且还在快速增加。”人大代表和红德说,“去年以来交管部门在路上规划了1万多个停车位,还是远远不够。”
加快规划建设停车设施
贺小常建议,首先,加快停车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立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测算停车需求,制定停车设施建设规划,为全市停车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重点区域停车设施建设。实行“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的停车泊位供给结构。重点支持停车矛盾突出的医院、学校、综合交通枢纽、公共服务中心、商业街区、公园等地方的停车设施建设,鼓励既有住宅小区通过内部改建新增停车位。鼓励医院、学校结合内部建筑新建改建停车设施,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增加公共停车位。鼓励单位利用空院、旧厂房建设停车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停车库、停车楼等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并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保证谁投资谁受益。
另外,开展“智慧停车”建设。推进公共停车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停车泊位信息采集发布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建设“互联网+”公共停车场数据库,通过政企合作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不同停车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多种形式的停车预约和收费,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加强停车综合管理。研究制定停车设施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设置道路停车设施,推进利用有条件的路外停车设施对外开放和错时停车。鼓励住宅小区周边商业、办公等停车设施夜间向居民开放,住宅小区停车设施日间可向周边楼宇的工作人员开放。加强停车违章行为治理,重点加强对学校、医院、商业区域等地方的违章停车行为的执法监督。加强停车收费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收费行为,严厉打击无照经营、随意圈地收费等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