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玉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家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
从汉朝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逐渐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再加上戏曲表演,元宵节成为春节最后一次民间艺术展演,其热闹程度堪称古代中国的“狂欢节”。所以,不少地方将过元宵称为“闹元宵”。
现在,元宵节虽然过节气氛较古时淡一些,但依然保持其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看花灯、吃元宵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