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时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3月5日 星期

在平凡的岗位完成不平凡的坚守
——记空冢郭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张艳平

□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亚杰

张艳平是空冢郭镇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学校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张艳平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她在日常工作中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期间,对照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经常阅读《小语论坛》等教育期刊,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为使所教学科提高成绩,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张艳平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课前,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结合实际及现有的教学设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重“导”轻“灌”的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张艳平以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她所教的语文和作文公开课,受到学区领导和学校师生的称赞,自己出成了省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关爱每一位学生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张艳平认识到——仅仅把课上好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素质不一样,接受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张艳平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倾注爱心,认真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对优等生,额外给他们“加餐”,教育他们不要骄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经常给他们出一些能够锻炼思维的题目;对待中等生,经常鼓励、表扬,注重校正他们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待后进生,鼓励他们不要灰心泄气,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制订好追求进步的计划。同时,她还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开展“一帮一”助学促学活动,以加速后进生的转化,强化优等生的能力。

空冢郭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式农村小学,孩子们吃住在校一周,再加上年龄小,不太会照顾自己,张艳平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天冷了,提醒他们多穿衣服;天热了,提醒他们不要暴晒、不要暴吃暴饮;过马路时,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病了带他们看病,帮他们倒开水吃药等。

张艳平把点滴的爱心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多年来,她所教过的班级班风好、成绩好,学生都对张艳平怀有很深的感情。张艳平告诉记者:“此生我无怨无悔地在农村这块广阔土地上耕耘,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我要努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张艳平所教班级学科的成绩在学校和乡里都名列前茅,她多次获得“源汇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乡区级优秀教师”;多次获得“市区级优质课”荣誉;指导的舞蹈还获得“漯河市荷花杯舞蹈大赛”二等奖。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