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本地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3月12日 星期

挖野菜 品尝“舌尖上的春天”

春天到了,田地里各类野菜鲜嫩水灵,吸引市民纷纷前去采挖,品尝春天的“鲜味”。本报记者 刘亚杰 摄

□本报记者 刘亚杰

尹晓玉

张洁的那篇《挖荠菜》,写出了很多人对于乡村生活的怀念与情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热衷于挖野菜、吃野菜。惊蛰一过,很多市民就拿起小铲子,结伴加入“挖野菜大军”。

春天来了 挖野菜去

郊区的树林里、公园的墙角处,还有田野地头旁边,都是市民挖野菜的好去处。挖野菜大军中,以“50后”、“60后”居多,很多人都是三五好友组团前去。

3月9日下午,记者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片树林里,看到几位市民结伴来挖野菜。“这天暖和了,出来挖野菜正是好时候,天刚下过雨,这些野菜长得正好,这个时候最好吃。你看这荠菜多嫩,回去包饺子、烙菜馍好吃着呢!”市民马玉翠告诉记者。

马玉翠和她的邻居一行四人来到这里,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铲子和一个塑料袋,边走边挖。看到一些不常见的野菜还会讨论一下,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市民王凤仙是这一行人中最了解野菜及食用方法的人。说起这些野菜她便化身“专家”,给记者讲了十几种野菜食用方式。

“你看这个是蛤蟆皮草,现在不常见了,以前这田间地头、树林里长的都是,小孩儿咳嗽了,打个鸡蛋拌着炒,一吃就好了;还有这毛妮菜,拌点面蒸可好吃了;蒲公英更好,不过这时候比较少,这个应该是去年的老根长出来的,秋天的时候多,蒲公英去火效果最好……”王凤仙告诉记者。

挖的是情怀和回忆

说起挖野菜,70多岁的李奶奶告诉记者,她小时候野菜是能救命的口粮。“我小时候,像这毛妮菜都是好吃的了,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命;还有这土床棵(音译),水煮一下就吃了。现在这野菜成了抢手货,以前没人吃的菜现在饭店里卖几十块钱一盘。”李奶奶说。

“我小时候没有吃的,才去挖野菜吃。那时候,就想着啥时候能吃白馍吃到饱,才算幸福。现在别说吃白面馍了,天天吃肉吃到饱都不是啥难事。这几年又觉得吃点野菜挺好的,俺儿子、儿媳妇都好吃荠菜饺子,一开春,我就去挖荠菜。”今年77岁的贾老太告诉记者。

3月10日,正值周六休息,市民张露带着孩子到位于郾城区龙城镇的老家去挖野菜。“其实,我根本分不清野菜和野草,就想着带着孩子到田间地头玩玩。在手机上搜图片、找介绍,才勉强弄清楚啥是荠菜,挖了几棵,孩子玩得挺开心。”张露说。

食用野菜要当心

“我每年都要挖一些蒲公英泡茶喝。我在网上看的蒲公英有防癌的功效,还能降火。”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挖野菜是看中了一些野菜的药效。这些具备药效的野菜能不能随意食用?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袁文涛。

袁文涛表示,有些野菜同时也是中草药,比如蒲公英、茵陈。既然是有药效,就不能随便食用。比如茵陈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能够治疗肝胆疾病,有显著的保肝作用。所以,有脂肪肝、肝炎的人可以吃点茵陈。但老年人一般体质较虚,不宜吃茵陈,吃了伤胃;体质寒、脾胃虚的人也不宜食用茵陈。蒲公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体质虚寒的人不宜吃。接触蒲公英就会出现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的人,也不宜食用。但有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症状的人可吃一些或用蒲公英泡茶喝。

“像荠菜等青菜类的野菜,性质较平和,在春天属于时令菜,适当吃一些对人体有益。”袁医生说。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