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提刀、切肉、过秤、装袋……32岁的于杰做得熟练利落。于杰和丈夫于子杨是周口人,2014年来漯河创业,在沟张农贸市场经营一家双汇冷鲜肉专卖店。夫妻俩勤劳能干,对待顾客真诚热情,现在在漯河买了房子安了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打工夫妻漯河创业
2014年之前,于杰和于子杨都在厦门打工,虽然待遇不错,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要上小学了,夫妻俩开始考虑儿子的教育问题。当时于杰的姐姐在漯河当老师,“我们就想让儿子来漯河上学,姐姐可以帮忙辅导孩子。”于是两人决定放弃厦门的工作,来到漯河寻找就业机会。
2014年,一家三口来到漯河,暂住在海河小区于杰姐姐家的空房子里。因为丈夫于子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就一边养病一边寻找合适的工作。2015年,在沟张农贸市场开双汇冷鲜肉专卖店的一位店主想把店转出去,因为和店主是同乡,得知消息后,于杰就和丈夫商量决定把店接过来。
创业初期是艰难的,不少以前经常来卖肉的顾客看到换老板了,就不再来买了,每天只有二三十斤的销量让于杰发了愁。但是她没有退缩,而是坚持用自己的真诚吸引顾客。慢慢地,她店里的熟客越来越多。因为夫妻俩能干、诚信,一些饭店也找上门来,小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断有顾客过来买肉,于杰热情地招呼着。“我平时买肉都是在她这里买。小杰热情、态度好,有的人挑挑拣拣换来换去她也不烦,并且她卖的肉不赖,也从不缺斤少两。”市民李改娜对记者说。
卖饺子拓宽销售渠道
看店里不太忙了,于杰又来到门前的饺子摊位旁帮忙,两三个人正在现场包饺子,不时有顾客前来购买。
“这个摊位也是我的,我雇了几个人在这里包饺子卖,生意还不错。”于杰向记者介绍说,“我爱人爱吃饺子,我就经常给他包饺子,大家都说我包的饺子好吃,建议我卖饺子。”为了拓宽冷鲜肉的销售渠道,于杰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开始现场包饺子、卖饺子。每天下午,于杰会买来各种制作饺子馅的蔬菜,洗干净,做好准备。第二天六点多她就起床打肉馅,八点之前把五六种饺子馅都做好,等待工人上班,开始现场包饺子。
“我做馅的食材好,顾客一吃就能吃出来,所以有不少回头客。现在一天能卖30斤到50斤饺子,等天热了每天能卖到80斤到100斤。”于杰说,未来自己还想在卖饺子方面多想想办法,在网上拓展一些销售渠道,还要到一些企业和单位的食堂联系供应饺子的业务。
去年,于杰拿出这几年的积蓄,在郾城区万成美森小区买了一套房子。“不管怎么样,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没有了原来在外地打工的那种漂泊感。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我们正准备要二胎呢。”于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