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9版)
关键词五:预付款消费
近年来,预付款消费仍是“重灾区”,已成为社会的顽癣。商家利用多充值多优惠的方法在洗车、洗浴、美容美发、健身、会所、早教等多行业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消费卡,随之而来此类消费纠纷成了当前投诉热点。预付卡属于先付款后消费,消费风险极大,消费维权难。
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莫贪便宜购买大额消费卡。除此之外,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要做到“五个注意”:一是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二是卡内充值注意保持理性,尽量不要一次为预付卡充入过多金额,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损失。三是签订合同要注意查看条款,不要轻信商家口头承诺,要特别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方面的合同约定内容。四是注意保存发票证据,以便以后维权;五是消费者在持卡消费时,若发现商家异常情况的,要及时向监管部门进行反映,涉嫌诈骗的,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关键词六:免费送流量
免费送流量实际上是“画饼充饥”忽悠人,随着智能手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相信用过智能手机的人而言,大概都经历过手机流量一不小心用超的事情,通信运营商正是摸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相继开展了“免费送流量”等套餐活动。
看似“天上掉下了馅饼”,实则是“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时期内送你等量不同的“免费流量”,到期后在没有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开始扣费,这实际上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以及“公平交易权”。
关键词七:积分清零
积分清零涉嫌“霸王条款”。到超市商场购物有积分、刷银行卡有积分、充手机话费有积分,甚至美容美发、医药保健、购买蛋糕都能获得积分。随着“积分换购”、“积分到期清零”的处处可见,人们才发现大家已经生活在了一个“积分时代”。“积分制”是商家拉动消费、回馈消费者的一种形式,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奖励,也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约定”。
“积分到期清零”是商家单方面的行为(除非不可抗力)涉嫌“霸王条款”,因为会员卡内积分是消费者通过购物逐渐积累的,消费者凭积分可以参与商场的换购活动,因此消费积分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商家通过店堂公告、声明、通知的方式,告知限时兑换违反了《消法》第二十六条的有关规定,根据公平交易原则,未兑换的会员积分应当顺延至下一个兑换周期,而不是“积分到期清零”。
关键词八:定制家具
近年来,定制家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的主流,种类也从移门衣柜扩展到了沙发、床、餐柜、鞋柜等各类家具。主要问题是货不对板、安装不到位、尺寸不符擅自改变设计、隐瞒商品实情,计价、材料、用量暗藏猫腻。
面对众多定制品牌消费者应该怎样选择呢?一是货比三家制定合理预算。二是消费者在选择定制家具时,不能盲目追求个性而忽视对家具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三是达成意向后应约定详细清单,签订定制合同并约定违约责任。在这里特别提醒“定制产品概不退换”。
关键词九:农业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资料投诉一直居高不下,主要问题是一些农资产品外包装没有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及名称、地址等质量标志进口农资没有中文标识,虚假标注产品的功能和禁用范围,夸大化肥、农药功效或者种子的成活率、抗病性能等,还有的伪造批准文号和合格证。
农民朋友购买农资一是注意经营者的主体资格,要到有固定场所、证照齐全的农资经营单位或销售点购买,不要贪图便宜,轻信走村串户的推销者。二是注意查看包装标识是否规范,名称、商标、养分含量、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合格证及产品使用说明书、厂名、厂址等。农药标签还包括“三证”,即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三是注意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四是注意索取发票或购货凭证并妥善保管,以便发生消费纠纷后提供证据。
关键词十:电视购物
电视购物消费投诉越来越成为各级消协遇到的普遍性投诉和难题。主要问题有商品质量问题、扩大和过度宣传、实物与宣传不符、夸张对比、偷梁换柱、隐性消费、七天无理由退货难、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电视购物频道的受众群体和客户往往是一些普通的中老年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
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对于“电视购物”,尤其是保健品、金银饰物、收藏品不要轻易出手,更不能带着投资的心态进行电视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