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本地视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4月3日 星期

今天,我们该如何读书

读书,是很多人的爱好。
书店里,读书的孩子很多。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前不久,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又让一些人悔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确,许多人忙于工作、生活,书籍总是因为严肃、厚重而显得有些遥远,或在枕边都无暇翻及,或尘封在书架上。更有许多人每天紧盯手机屏幕、刷了一遍又一遍朋友圈,却没有去读一本好书。

读书不好吗?显然不是。今年全国“两会”,“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我国第5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那么,大家还读书吗?读书的人多吗?大家在看些什么书?又该如何静下心来读书?亲,给自己片刻安静,和记者聊聊读书的事。

A

谁在读书?文化层次越高越喜欢读书

3月31日上午,在市区马路街新华书店,记者看到来此购书的市民,络绎不绝。

在书店一楼,无论是时政类,还是科学类,抑或是文学类的书架前,都有许多市民在认真翻看、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

市民牛秀莲告诉记者,她老公做生意,她自结婚生了儿子后就成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她从小就喜欢看书,如今她更是用读书来打发闲暇时间。

“以前我经常到市图书馆借书看,现在市图书馆离家远了,就没事时来书店买书、看书。我一个月基本上能看三本书。欣喜的是,我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很多。”牛秀莲说,这几年看的书多了,写出来的文字也有了章法、韵味,有一篇文章还在媒体上发表了,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牛秀莲的阅读习惯,也影响着她5岁的儿子。每天晚饭后,她都会抽出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儿子读书、讲故事,孩子非常喜欢听。

在畅销书展台前,记者看到一位老先生在认真地翻阅一本新修订的我国宪法。这位老先生告诉记者,他虽然是一名退休工人,但一直保持着读报、读书、看电视新闻的好习惯。

这位老先生说:“我人虽然老了,但思想不能落伍,中央的精神、国家的方针政策我都要学习。”

在书店的二楼,同样有许多市民在选购图书,或者坐在阅读区静静地看书。63岁的李老先生正在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李老先生对记者说:“平时就喜欢看一些历史人文的书籍。我在书店不远处打小工,有时间了就来读几页。回忆一下那段时光,再看看习主席以前的生活,越发让人感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读书不但对孩子重要,而且对提高自身素质也必不可少。”正在陪儿子看书的周女士说,如果希望孩子多读书,那么父母首先要多读书。如果父母一下班就看电视、玩麻将,那么要求孩子静静读书是徒劳的。家里最好制定一个读书时间表,比如晚饭后半个小时是全家的阅读时间,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读书。有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孩子才会越来越喜欢读书。

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能坚持常年阅读的家庭占比近六成,而且大多是陪孩子一起读书,坚持买书给孩子读。有两成人表示因为工作太忙很少看书,但会看报纸或者网站新闻,而有的人表示一年没读完过两本书。

市新华书店马路街购书中心副经理周勇告诉记者,从书店掌握的数据分析,目前经常阅读的群体很稳定,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人最喜欢看书。除课业之外,学生群体的业余阅读量也不小。45岁以上的人,大多关注历史、人文和社会类书籍。

周勇说,最令人担忧的是20岁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要么是参加工作后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沉下心来看书,要么就是挥霍青春、吃喝玩乐不屑于读书。与之相对,文化层次越高、专业技术职称越高的人,越重视读书,并且会大量购买书籍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自己的思维、意识跟上时代的发展,甚至走到时代的前列。

B

读什么书?因人而异,缺什么就读什么

采访中,有许多市民在回答记者“平时读不读书、读什么书”的问题时,不少人的回答竟然是:就是因为不知道需要读什么书,没有努力的方向,才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

那么,大家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这个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周勇告诉记者,除了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每个人的经历、爱好和工作,决定着一个人的读书方向和渴望程度。工作和兴趣爱好往往能驱动一个人去热爱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据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国学类书籍是目前销售相对稳定的书目。其次是时政类,像修订后的宪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销售量稳步攀升。中老年群体的阅读量不容小觑,养生保健、花鸟虫鱼、历史人文等是他们喜欢阅读的类别。30岁至40岁的群体则是阅读畅销书的主力军,他们不但看历史文化类,也喜欢看影视剧同步或者知识竞赛类的书。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看得最多的是国内外文学类书籍。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如何去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呢?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缺什么补什么。其实习主席这些话,不仅仅适用于党员干部,同样适用于每个人。”周勇说。

周勇建议说,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平时很少读书,要想培养阅读习惯,不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发现兴趣、跟从兴趣,兴趣会让你的阅读欲望如同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或者找一找权威机构发布的畅销书,进行甄别后不妨一读。结合自己的工作阅读书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不但能学到更多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可以扪心自问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需要有所改进,这样也可以找到阅读的方向。”周勇说,只要你这样问问自己,就知道自己需要看哪一方面的书籍了。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想奋斗又打不起精神,你需要看励志书。如果你业务能力优异,人际关系却一团糟,那么你需要学习情商管理与人际交往学;如果你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管理能力不强,你需要阅读管理类书籍。

“读书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要有选择。读书还要有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过一本书,应知其优劣,为我所用,不盲从,不轻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尤其是在当今‘大师’充斥的时代,更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漯河二高校长李书明说。

C

怎么读书? 有效阅读是关键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的普及,微信、微博、电脑网络成了许多人的阅读路径。放眼周围,许多人沉迷于“轻阅读”、“浅阅读”。相较于传统的捧一本纸书翻阅品味的方式,这种非常便捷、碎片式的阅读,也正在悄然成为趋势。“虽然现在读纸质书的时间少了一些,看电视少了一些,但我订阅了许多微信公众号,看的东西更加广泛,学到的东西更多。”在市区一家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刘丽对记者说。

市民阅读方式的改变,不仅让书店经营者寻求改变,图书馆也在不断改进。“单纯依靠纸质书的补充,无法彻底改变农村和偏远地区阅读资源缺乏的现状。与纸质书相比,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24小时为用户提供阅读内容。所以,电子书对读者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市图书馆副馆长马玲说,为了适应数字阅读的发展,他们不仅引进了电子阅读浏览器,而且还购买了许多电子图书。

“作为一个成熟的现代人,应该学会自我取舍网络上的文章,学习公民知识和自己专业方向的知识,网络上的学习应该也一定会成为我们学习和读书的一个重要渠道。”漯河医专社科部教授李达理博士认为,很多人越来越喜欢聊天、刷微博、看微信、读新闻和小说,这些都是知识学习,也能够提高工作能力。也不乏很多好文章,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都不错,只是这种浅尝辄止的阅读收获不是太大。

那么,如果有时间埋头读书,如何在读书中杜绝走马观花式“浅阅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呢?

周勇说,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无法完全掌握书里的知识,更无法吸收书中的精髓。如果要有效阅读一本书,想要把书中的精髓为己所用,除了多次阅读增强记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笔记。因为做笔记能帮助人记住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关键信息,帮助人灵活运用其知识、汲取其内涵。这个句子为什么有趣?这段话为什么好?这本书为什么能引起共鸣?你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这本书对工作、生活有什么益处?只要认真地将自己读书的感受一一记下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便会立马与自己所读过的书产生链接。若将书中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遇到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