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记者体验360行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4月8日 星期
工作10小时 一天接诊60多名患儿
一名儿科医生的一天

在医生办公室,时雨被家长、护士包围着。
时雨在住院部的医生办公室为前来就医的小患者诊断。
时雨在查房。

3月28日8时,市儿童医院,儿科2病区主任时雨坐站在放着电脑、打印机、听诊器、压舌板和一大堆处方、病历的桌子前,被家长、患儿围得水泄不通。孩子们的哭声此起彼伏、家长不停地发问、医生护士不时地向他请教,整个办公室沸腾着各种声音。为了解儿科医生的工作情况,当天,记者到市儿童医院,体验儿科医生的一天,虽然只是短时间的观察,已充分感受到儿科医生的辛苦与不易。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要有三头六臂 才能应对得宜

3月28日,时雨值白班。作为市儿童医院儿科2病区的负责人,他早上7点半到医院,先去查房,了解住院患儿的情况后,回到医生办公室。这时,已经有很多带孩子前来看病的家长围在门口。将近8点,该病区医生们陆续到岗,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哪儿不舒服?”“孩子体重多少?”“最高烧到多少度?”“咳嗽几天了?”……这是时雨对每一位患儿家长都要问的几句话,然后开始听呼吸音、查咽喉。基本确定病情后,将诊断结果录入电脑,开检查单、开药方。一个小时,他看了20多名患儿,平均3分钟看完一名患儿。

在他给患儿诊断期间,“时医生”这三个字被家长反复喊着。“时医生,我们又来报到了。刚出院可又发烧了,到底咋办呀?”“时医生, 这个孩子情况有点儿复杂,你赶紧看看吧!”“时医生,俺孩子的病例你给我一份,报销要用。”“时医生,50床今天能出院吗?”……家长、同病区的医生、护士的询问,伴随着患儿们的哭闹声,以及患儿拿着手机看动画片的声音……整个医生办公室的气氛堪比市场。才待了一个多小时,记者就被这种叫嚷声弄得头昏脑涨,但时雨却始终条不紊地应对着各种状况。

“我已经习惯了,并没有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时雨说,“自从2004年毕业后进入医院的儿科工作,这种声音我已经听了14年。听着孩子们的哭声渐渐平复,也是让我快乐的事。”

面对家长质疑 他始终态度温和

“医生,俺孩子今天要出院,孩子在这很哭闹,也不发烧了,上午输完水让俺出院吧!”10时许,一名家长抱着正在哭闹的孩子冲进医生办公室,坚持要出院。与这名家长不同的是,另一名5岁小女孩的妈妈却强烈要求让孩子住院,原因是孩子才出院两天,就又开始发烧了。时雨检查后,认为这个孩子没有达到住院标准,建议回家观察。但孩子的妈妈仍不肯离开,在他接诊其他孩子时,依然不停地发问,坚持要住院。

面对家长的质疑,他并没有指责和争辩,只是耐心地说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和建议,态度温和。

超负荷工作 一天接诊60多患儿

就这样,在紧张忙碌的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12点。4个多小时的时间,时雨没有顾上喝一口水。送走了最后一名病人,准备结束上午的工作时,一名护士冲进办公室说:“时医生,这个孩子检查出肠套叠,情况比较严重,你快来看一下。”这时,一名抱着孩子的家长匆匆进来,孩子大哭不止。“时医生,我已经特别小心了,为啥又出现肠套叠了,这都已经第三次了,快把我吓死了……”时雨接过孩子的检查单,查看后陪同患儿去做治疗。

中午12点半左右,时雨到科室就餐点吃午饭。下午1点,他回到办公室,又一波看门诊和前来办理住院的孩子们已经在等着他了。很快,同病区的医生们也相继回到岗位。大家开始重复同样的工作,不变的是耐心和细心的态度。晚上6点多,时雨送走最后一名病人,再次查房后,结束一天的白班工作。当天,他接诊患儿60多名,接收入院患儿9人。

一天工作下来 身心俱疲

“时医生既负责病区的住院病人,还要接诊门诊患者。一般住院部只收治在门诊看过病之后前来住院的患者,但我们科室比较特殊,一方面因为儿科患者多,医生少,忙不过来。另一方面,时医生在家长中的口碑非常好,很多家长都直接到病区来找他给孩子看病。久而久之,时医生不仅要负责我们病区的住院患儿,还承担门诊的接诊工作,这是我们科室的独特风景。”儿科2病区苑医生告诉记者。

一直到晚上快7点,记者才有机会跟时雨进行了简单的交谈。繁重的工作量所带来的压力,让39岁的时雨长满白发,与尚且年轻的脸庞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感觉近几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越来越大,造成全国儿科医生缺口比较大,医院里基本上每个儿科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他并不算是最忙最累的。

“每天下班回家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时雨说,“但每次看到患儿痊愈,家长高兴地带着孩子离开,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儿科医生,面对的是年幼患儿,一看到医生就哭闹不止,不能自述症状。还有许多家长因为紧张焦虑,对医生表现出不满、质疑,甚至语言攻击的情况很常见。一天下来,尽管记者只是在旁边陪同儿科医生工作,却已经身心俱疲。

希望每一名患儿的家长对于辛苦工作的医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相互信任和包容,这也是全体儿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心愿。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