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在漯河,有这样一群人,因为喜欢读书而成立了“上庠书院”,这个书院每周固定时间开读书会,进行系统、专题学习,在交流碰撞中提升自我。4月12日上午,记者采访了上庠书院创始人李慧民,聆听她和爱读书的会员们的故事。
读书不是坚持,而且习惯
李慧民从事的职业是汽车销售及物流,是工作繁忙的女企业家,可她工作以外的时间基本都用来读书了。“读书于我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因此并没有坚持不坚持的说法,而是一种习惯。”当记者问到她是如何做到日复一日坚持读书时,李慧敏笑着回答,读书对她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没有成立上庠书院之前,李慧民也经常搞一些公益读书活动。“很多人都喜欢读书,但是却没有方向,不知道该读哪些书。我们成立这个书院的初衷就是为了引导正确的阅读方向,每周召集喜欢读书的人进行系统学习,在一起交流读书体会,共同成长。”李慧民说。
在上庠书院,每周三和周六都有固定的两个小时的读书交流时间,每次都有专人备课,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并讲解。授课的内容有华夏文明源头系列、历史解读系列、家道传承系列等。
带动更多的人爱上阅读
今年38岁的吕艳娜在上庠书院参加读书交流会已有两年多时间,通过读书交流,吕艳娜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次上庠书院的读书交流会,深深地被祖国的传统文化所吸引,从不爱看书到现在一天不看书就像缺点什么。”吕艳娜说。
对吕艳娜来说,读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她的心态更加从容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道德经》。通过读书交流和学习,我的眼界宽了,不再斤斤计较,家庭关系比以前和谐了,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变,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不再以家长的身份强迫孩子,家人都说我现在的状态和以前判若两人。”提起读书带来的改变,吕艳娜很兴奋。
因为有相同的爱好,书院成员的阅读取向趋同,都偏爱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所以书院成立以来,“经典细读”的活动从没断过,《道德经》、《说文解字》等经典成为大家学习分享的主题。
经常有人问李慧民,你那么忙,还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搞这个书院,到底有没有意义?李慧民却认为,能让更多喜欢读书的人在工作之余积累知识、提高品位,并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读书氛围的浸润,让困惑的人豁然开朗,这就是书院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