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基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通俗章回小说大师。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自幼酷爱文学,对小说、诗词的喜好达到了入迷程度,19岁开始写作文言短篇言情小说。1919年秋到北平,先后当记者,编辑、副刊主编,并开始创作白话通俗小说。
张恨水是一位勤奋高产的小说家,他艰辛而又勤奋地踏上写作生涯,笔墨耕耘了半个世纪。其一生写了百余部书,其中有中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诗、词和散文,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他恰如其分。张氏曾坦荡自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虽然清贫但心安理得,曾在50岁那年写诗“卖文卖得头将白,未用人间造孽钱”以明志抒怀。
1949年夏天,张恨水患脑溢症,1954年恢复了写作能力,以抱病之身为国内外读者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记者外传》等十多部小说……1967年农历正月初七,张恨水病逝于北京,终年73岁。
“张恨水”名字起得很奇特,曾引起专家和读者的好奇,时有很多猜测,或推测其名意出于《红楼梦》,因而有女人是水做的一说,或揣摩作者心仪之女作家,因而有“恨水不成冰”一说,广为流传。
幸好张恨水仅留的一部简约自传《我的写作生涯》作了夫子自道:我写作起先用“愁花恨水生”,后来读李后主词,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便截取恨水两字。但这仅是说明名字的出处而已。
俗语说:“知父莫若子”,最令笔者信服的说法,应属先生的哲嗣张晓水的解读,因他点明其父取名的真切命意:“为什么父亲偏要叫恨水这么一个名字,又为什么其他不恨,单单要‘恨水’呢?我还想做一些注释。他少年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很喜欢这首词,并从中悟到了光阴的可贵,于是就截取了‘恨水’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意思是不要让时光像流水一样白白流逝,每天都要想到自己的名字,时刻鼓励自己珍惜时间,我们从父亲笔名的命意上,也可以看到他律己是多么的严格。”
诚哉斯言,惜时励志确为精准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