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书香漯河 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4月20日 星期
经典浸润心灵 阅读点亮人生
最是书香能致远
——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打造书香校园纪实
市二实小举办清明祭先贤诵经典活动
市二实小举办“好书漂流”活动
市二实小在校内举办诵经典活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今年清明节前一天,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600多名学生,身着整齐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来到市许慎文化园参加漯河市第八届“清明祭先贤, 全城诵经典”活动。他们以配乐经诗朗诵缅怀先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据校长李顺江介绍,该校每年都组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打造书香校园。有着近百年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二实小,始终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将打造书香校园列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并通过长期的积淀、提炼和升华,形成了独特的校园书香文化。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全义 齐 放

通 讯 员 王锦伟 姚广凯

让经典陪伴童年

2018年1月底,河南省教育厅传来好消息,二实小三(4)班被评为“书香班级”。陈静老师介绍说,在学习生命主题的课文时,她查找资料,又为学生添补《心田上的百合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书籍。在陈老师的眼中,每个孩子渴望像百合一样绽放生命的美丽,所以,用阅读美文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生命能量。

改变“教教材”的常规做法,对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进行整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大量有价值的相关文学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这是二实小在教学改革中的一大创新。

为了对读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2013年,校长李顺江主持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用了三年时间,确立了学本、读本、诵本三结合的模式,为师生阅读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一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效阅读教学探索。2017年省级名师陈丽霞主持省级课题《小学高年级多文本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构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小学高年级多文本阅读体系,帮助学生找到高效阅读的门径。2018年4月,由副校长许新慧主持的省级课题《多文本阅读在部编教材教学中的应用》正在申请立项。

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班级学生年龄特点,建立自己的班本阅读课程。于是,出现了百花齐放局面。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材,陈静、刘博、张晓云、赵伟丽、翟艳杰、孙晓兰、陈丽霞、杨凯丽等老师引进了古文、诗词、优秀童书、现代散文等,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课堂容量的扩充,让学生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阅读空间,识字量、背诵量、阅读量逐步增加。

学校党支部书记丁俊生说:“阅读改变人生。我相信今天的阅读,必将使孩子受益终生,等他们长大后一定能感受到,曾经的阅读和念诵都会随文字融入血肉,滋养他们的生命。”

让书香充盈校园

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书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记者看到,不仅走廊和楼梯间的墙壁上挂着古诗词名句,就连走廊顶部的挑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两面都贴着诗词名句和格言警句,“君子以居贤德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副校长吴琳琳介绍说,学校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书香育人环境,这些名言警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孩子们抬头如见圣贤,时时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在各班级讲台里侧,记者还看到每班都建立了“图书角”。同学们将自己的书籍带到学校进行换读,分享读书的乐趣。班级图书有专人管理,设立图书管理登记本,保证既开放阅读,又管理有序。如今,班里的图书角已成为学生的欢乐天地。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读书积极性,每年都要举办“通读中华经典,好书伴我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同时还举办书香校园手抄报比赛、读书心得展示、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此外,学校组织争当“阅读达人”活动,引导学生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2017年10月,学校邀请著名儿童作家汤素兰走进校园,与小读者面对面交流读书心得,受到学生的欢迎。

4月19日下午,记者在二实小看到,学校正在举办“好书漂流”活动。副校长许新慧告诉记者,每年举办的“好书漂流”活动是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打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容。通过灵活的交换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珍惜书刊、节约资源、共享资源的好习惯,同时激发了学生阅读好书的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让分享拓宽视野

在加大书香校园创建中,二实小启动了“教师读书工程”。从老师做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坚持读书分享交流,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引领学生热爱读书。记者采访时看到,校园内门口北侧的墙壁上挂着几十块小黑板,上面是老师用粉笔书写的楷书诗句,老师们每天用这种“日学一首诗”的形式激励、比拼,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每天有所收获。

副校长汪定稳说,自2012年开始,学校每年年初公布学习计划,下达必读书目。每年寒暑假,学校向每位教职工赠送一本图书,如《教育方法与教育生态创新研究》《第56号教室》《做最好的老师》等。为了让好书得到分享,在每周一的全体教职工例会上,由指定的党员和教师分别向大家分享本周学习心得体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017年以来,在教育科研方面,全体教师共读了《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语文、数学老师分别读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可以这样教数学》等书,班主任老师读了《非常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书。此外,志愿服务诵读小组每周二开展“崇德读书会”,语文老师开辟了新的教研形式“遇见我的朗读”,班主任举办了“班主任读书沙龙”活动。

杨凯丽老师说:“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交流,既感悟作者的思想,品味文字的魅力,又有前沿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学观点,老师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读书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提升。”

让诵读走向世界

2016年11月7日,二实小迎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留学生,刘博老师以一节主题为“有朋远方来”的古诗词鉴赏课欢迎大家,留学生们也纷纷参与。“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俗话和一句《论语》,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和笑声不断。去年11月,北京语言大学的30多名留学生前来聆听特色诵读课,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2013年暑期,“阿博老师读经小灶”在犇园成立,刘博通过这样的免费公益活动,带领小朋友和家长利用课余节假日诵读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截至目前,他的公益诵读活动已经举办600余次,受益累计达3万多人。

2016年以来,刘博、张晓云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先后到过北京、山东、河北、湖北、湖南、黑龙江、辽宁、江苏、四川、广东、安徽等地,分享交流诵读经验百余场,深受各界好评。

在刘博的呼吁下,“读经小灶”在各地纷纷成立,甚至国外的华人朋友也积极响应,在德国汉堡、美国洛杉矶也都有“读经小灶”的活动。汉堡的“冬雪”老师说:“我和先生决定每个周六周日组织一个‘读经小灶’,每个周末我都会在朋友圈发一些我们活动的实况,也希望在附近找到更多合适的读经伙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二实小通过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师生养成了“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典诵读”也成为该校打造书香校园的特色品牌。二实小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少年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示范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教育先进学校、中国第四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单位、省第二届“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中被评为先进集体等。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