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崇文尚德”是漯河精神的品质,取“文以载道、厚德载物”之意,即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先进思想,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体现了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城市内涵。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漯河部分灿烂文化吧。
□文/本报记者 陶小敏
图/本报记者 杨 光
受禅台: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见证
受禅台位于临颍县繁城回族镇,为中国唯一的禅让活动纪念地,台高20米,长宽约30米,筑成于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是当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的地方。此台为夯实结构,筑起后占地面积13亩。按品级为三级台,每级27层台阶,三级共81层台阶通顶端。2001年7月,受禅台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台上原有大殿等建筑,现仅存高台一座,台分三层,坐北朝南,呈上圆下方状,高约13米,底周长368米,总面积8448平方米。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十月,魏王曹丕在繁阳(今繁城)筑灵台,举行受禅大典,接受汉献帝的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是谓魏文帝。从此结束了刘汉王朝400年的历史,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代。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登台观赏,作诗吟赋。
三绝碑: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三绝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位于临颍县繁城回族镇的汉献帝庙内。
两碑均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所谓“三绝”,一曰文表绝,由司空王朗撰文,文辞巧妙,论述深刻有力,气势磅礴雄健,而且语言简洁流畅,详略得宜,不枝不蔓,无懈可击。可以说是添一字则余,去一字则损;二曰书法绝,由尚书梁鹄书丹,两碑并称,同出一手,字体均甚方正,渐开唐隶之门,笔法遒劲,如斩钉截铁,实为我国书法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研究隶书发展的重要资料;三曰镌刻绝,由侍中钟繇刻字,钟繇和梁鹄一样,同为东汉著名书法家,他精于汉隶八分之妙,形成由隶入楷的新貌,因此被后人称为“楷书鼻祖”,史书称他“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三绝碑上承前代篆书的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隋、唐楷书的风范,实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南朝书法家庚肩吾在《书品》中称其“天然第一,工夫次之”。
彼岸寺经幢:昔日古刹留盛名
彼岸寺位于郾城区西大街路北,是旧时城内最早最大的建筑群。旧有建筑年久失修,加上天灾人祸,目前仅遗存一处北宋时期石刻经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进行拆修加固。
经幢现位于郾城实验中学院内,这里曾经是古刹郾城彼岸寺的所在地。因其其形似古塔,下雕刻有蟠龙立柱,撰文碑上刻有古朴工整小篆铭文,故又被当地人俗称龙塔古篆。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过足迹。
经幢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用以记载当时重修彼岸寺佛堂的经过,又因石幢底盘为香水池故又名香水海石幢。石幢通高14.1米,由底盘、腰台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塔幢顶部5部分构成。底盘雕刻以佛家故事为主,基座有须弥山之意,上雕四大天王和天龙八部;篆文碑为一整体秣陵矩形塔石,上镌“重修许州郾城县彼岸寺铭”此书此文亦称绝品。
小商桥: 天下第一石拱桥
小商桥位于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与郾城区商桥镇商桥村交界的小商河上,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部将杨再兴,在小商桥附近与金兵交战阵亡。
小商桥为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小商桥始建于隋代开皇四年(584年),宋代大修,元大德年间重修,明正德年间整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再度整修。
现存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桥南北走向,为一座敞肩单孔石拱桥,使用并列砌筑法,主拱与两侧小拱横券均用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拱券纵向使用腰铁加固,桥基、劵脸、栏板、栏杆等部位保留有历代精美石刻。设计科学,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2年9月,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派考察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认为建造时间早于赵州桥。2001年06月25日,小商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2年5月,我市完成了小商桥景区建设。建成后的小商桥景区面积160亩,主要景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商桥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再兴纪念园,以及新修建宋金军事文化区、《满江红》石刻、凤凰台、古驿站等。
山陕会馆彩牌楼: 河南清代牌楼建筑之冠
北舞渡在舞阳县城北25公里,镇内山陕会馆为秦晋巨商筹金创建,为联谊招商纳贾之所,始建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有春秋楼,大花戏楼,大殿、铁旗杆、钟鼓楼等建筑,可惜这些建筑大都被毁。值得庆幸的是,山陕会馆中建于清道光五年工艺奇特、玲珑美观的彩牌楼,至今保存相对完好,被誉为“河南清代牌楼建筑之冠”。
彩牌楼面朝正南方向,为三间五楼六柱,柱不出头式牌楼建筑。上部五楼飞檐,层层叠叠,翼角升起。雄伟壮观,细审精巧玲珑。上下布以木石,雕刻的人物、花卉历史故事。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正中匾额上有清代书法家孔广脉书“浩气英风”四字,背面有“忠肝义胆”四字。华丽间透着庄严,巍峨壮观,光彩照人,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优良风范和独特风格。
山陕会馆牌楼造型设计匠心独具,木雕石雕遍及楼体,造型之美、工艺之精,是古代建筑的瑰宝。因其特殊的历史、艺术价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载入《中国名胜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