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书香漯河 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4月20日 星期

非遗传承守初心 传统文化焕新彩

练习心意六合拳的大学生。本报记者 杨 光 摄
双人旱船舞。刘 源 摄
双狮舞。本报记者 杨 光 摄
舞阳农民画。本报记者 杨 光 摄
沙河船工号子。本报记者 杨 光 摄

“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的漯河,人才荟萃,文化发达,一代代先民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开拓奋进,创造出丰富而灿烂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可以毁坏、消尽,而精神财富经过代代传承,并能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前进的基础与动力。

目前,漯河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代代薪火相传,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如今充满了生命力。

□本报记者 杨 光

通 讯 员 任乐乐

心意六合拳生生不息

每天早上,在风景如画的沙澧河风景区,三五成群练习心意六合拳的市民随处可见,心意六合拳是深受市民喜爱的全民健身项目,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我市唯一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颍县繁城回族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2008年,在心意六合拳传承人李洳波和弟子的共同努力下,心意六合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年来,传承人李洳波带领弟子们大力开展心意拳“五进”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部队),习练的师生已达万人,武术进校园已蔚然成风。2016年10月,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展演大会在漯河四高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3支队伍共4000多人参加了展演。漯河四高2000名学子在校园内齐做心意六合拳,场面浩大。

民俗表演传承百年

观看民俗表演是我市市民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项目。民俗表演“双狮舞”和“双人旱船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市民喜闻乐见的一道节日盛宴。

郾城“东关狮子会”成立于1897年,是由吴聚才(出生于1877年)从南阳拜师学艺归来组建,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东关狮子会”起初叫“东关故事会”,以“双狮舞”为主打节目,另外还配有“竹马”、“二鬼绊跌”、“九节鞭”等节目,整场演出大约要三四个小时。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表演中,十六个盘点在狮子腹中不翻不烂,原样吐回,十分精彩。表演中,狮子与罗汉撒娇、咬耳朵、啃脚,用屁股撅罗汉,罗汉则用神禅撬嘴,掐脖子、捶背、揉胸等一番嬉戏,妙趣横生,令观众捧腹大笑。

临颍县南街村的双人旱船舞起源于清末,师承五代,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临颍县南街村的双人旱船舞是由单人旱船舞演变而来,由两个坐船女、一个老艄公和一个撑船女,表演渔家在打鱼时,遇到的不同情景故事。

由于此舞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戏的调子、动作,又因舞姿活泼、衣着考究、道具美观、舞步不俗、动有意思、静有图样,使双人旱船舞既可地摊表演,又可登台演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渐行渐远的沙河船工号子

沙河是漯河市的母亲河,它航运历史悠久,为中原地区农业发展、商贸物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沙河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水上劳动时,几个人或众人用自己的语言,主要是为了调动、启发船工们的劳动劲头,鼓舞船工斗志,统一劳动步调为内容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有规律的集体劳动场合由指挥者领唱,以便统一劳动、统一步伐,鼓舞干劲。它的演唱旋律简单、流畅,节奏清晰、平稳,都是无乐器伴奏的清唱。“沙河船工号子”分行船号子、劳动号子、娱乐号子、祭祀号子和民间小调等五大类。

“沙河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水上劳动时,用自己喜爱的小曲、小调即兴哼唱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有规律的集体劳动场合由指挥者领唱,众人和声接唱,以便统一劳动,统一步伐,鼓舞干劲。从曲调上讲,以宫调式和调式,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为主。音乐旋律的发展带有河南地方音调,音乐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舞阳农民画描绘新生活

舞阳农民画产生于1958年狂热的“大跃进”时代。当时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的图案表现出来。在创作形式上,多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手法。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舞阳民间绘画逐步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作品吸取了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特色,并融合了现代绘画的一些技巧,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性本真,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1987年9月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舞阳农民画作者武天举等人创作的《东河湾·西河湾》、《柿乡》、《左邻右舍》、《端阳》、《五月人倍忙》、《六月六》、《果熟时节》7幅作品入选该届艺术节美术展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展出,不禁让美术界人士眼前一亮,受到许多专家的高度称赞。

截至目前,舞阳农民画有专业作者70多位,业余作者近200人,近千幅作品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或被选送国外展出,其中有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