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平丽 通讯员 王 政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起步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旅游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主要围绕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百城建设提质动员会议精神、《漯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百城建设提质工作任务清单》、《漯河市2018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等,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研究部署创建方案。召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动员会,坚持每季度研究一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旅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市文明委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理论学习计划、“我们的节日”行动计划、道德讲堂实施方案等。为防止文明创建工作走过场,做到每月一账,每周有活动,及时向漯河文明网上传工作信息、活动内容,展现旅游系统干部职工砥砺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把创建工作列入个人经常性考核和年度考核内容,与每名机关干部职工平时和年度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全局干部职工文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突出特色,树立旅游品质形象。一是在学习内容上突出部门特色。除规定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外,我们突出了对《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学习;二是在创建方式上结合行业特点。通过组织培训、倡树行业典型、开展导游员讲解员电视大奖赛、文明游客和文明导游员评选等,实现旅游工作与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机融合;三是在创建氛围上营造良好环境;四是在创建理念上坚持旅游惠民。持续开展旅游惠民活动,“三八”期间全市所有A级景区向全市妇女免费开放或实行优惠票价,让广大妇女游客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丰富内涵,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为了丰富文明创建工作内容,市旅游局坚持不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扎实推进机关行业创建。根据创建要求,在机关全面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指导旅行社、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单位开展对标创建,投入近10多万元制作文明创建标识牌、宣传画、条幅、站架等。
积极推进文明社区联系点创建。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旅游进社区活动,发放宣传页5000多份,印制文明手册2000多册,走家入户宣传300多户,并主动参与社区美化亮化等工作。
精心组织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坚持领导带头,坚持工作劝导两不误,积极组织志愿者到指定的路段和交通路口参加文明劝导活动,为提升市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尽心竭力。
狠抓旅游精准扶贫。一是向帮扶村派驻了第一书记,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二是着力开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扎实推进召陵雪霁花海婚庆小镇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创新“一村一品”等特色项目,如孔沈邓村着力凸显儒家传统文化,石磨庄园着力打造农耕体验特色;四是打造特色菜肴;五是通过整合国家级传统村落裴城村、化身台兴国寺、孔沈邓等历史人文资源,以及花桂庄园、西湖果缘、伊人黑玫瑰庄园等现代农业资源,开通了幸福乡村生态游1号线;以沙澧春天生态园、莲花镇国家湿地公园、金河湾、马湾水库、北舞渡古镇及贾湖民俗村等资源基础,开通了幸福乡村游2号线,受到了市民的喜爱;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相继举办了龙城镇桃花节、草莓采摘节,沙澧春天赏花节、秋季采摘及洋伞灯光节等活动;七是评定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等7个村为漯河市美丽乡村,临颍县颍河印象漯宝庄园等7个农庄为漯河市乡村旅游示范休闲农庄,并分别给予7万元、3万元的奖励。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促进旅游扶贫旅游脱贫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多举措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活动。组织开展“元宵吃汤圆”“清明祭先烈”等主题活动。同时,大力弘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先后开展了“植树造林”“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清洁家园、贫困户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以法制宣传、文明城市宣传和文明旅游宣传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市旅游局围绕全市文明创建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提升了旅游部门形象,机关内部“朝气”“锐气”“正气”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下一步,将按照市文明委和文明办的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内容,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谱写文明旅游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