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漯河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4月26日 星期

1000元变156万 贫困生成百万富翁
工作人员输错补助金金额 实际并未发放
账户信息截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实习生 李 潘

张斌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2017级学生,他是一名贫困大学生,老家在安阳市滑县。三年前,他申请了一个针对农村学子的“雨露计划”,每年可以领取1000元补助金。4月24日,张斌查看今年的补助情况时,却意外发现到账的钱是一串天文数字,共1562000元,这让他吓了一跳。“这到底咋回事,希望发放补助的单位尽快核实情况。”张斌说。

4月25日,滑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王女士致电本报说明情况,原来巨额补助金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所致,系统显示的金额只是流程环节的步骤,张斌并没有收到这笔补助金。

贫困学子“收到”巨额补助金

4月24日下午,记者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见到了张斌。说起这事,他显得很着急。

张斌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一款“雨露百事通”APP软件,打开后点击补助申请,进入职业教育培训栏目,在最后一页的申请结果流程中显示,在2018年3月26日,系统向张斌的账户中拨付了1562000元。

张斌今年18岁,老家在安阳滑县,家里爷爷奶奶卧病在床,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姐姐,母亲要在家里伺候爷爷奶奶,全靠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挣钱,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张斌在上高二时,得知这个“雨露计划”,就进行了申请。通过审核后,每年能领取1000元补助金,这些钱都被转账到家里的粮食补贴本中,已经领取了两年。

“这段时间我们要外出写生,我问家里要钱,在上海打工的父亲让我看看补助金到账了没,我点开手机APP才发现账户上出现这么多钱。”张斌说,给父亲说了这件事后,他让自己尽快核实,如果巨款确实已经到账,就赶紧把钱退还。

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此事经过本报“沙澧河”APP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4月25日,滑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王女士致电本报,解释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滑县2017年秋季每位贫困生的补助款填写为全县总补助金额1562000元,这笔资金实际并未发放,手机APP中显示的只是流程环节的步骤。目前滑县每位贫困生补助金额仍为1000元,补助资金预计5月中上旬发放到位,因此张斌不用忧虑退钱的问题。

王女士说,因工作失误给大家造成的困扰深表歉意。滑县扶贫办把出错的原因已经向省扶贫办汇报,省扶贫办建议在“雨露计划”系统内发布更正公告,消除误解。

记者通过“雨露百事通”APP了解到,“雨露计划”是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以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途径,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

事件

采访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