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视荧屏,是王牌综N代的天下。两档已经播出六季的“综N代”日前备受关注:挺过了六年的《歌手》收官,下一季是否还会继续成问号;《奔跑吧》迎来第六季,满是正能量和新游戏;《极限挑战4》再次遇到延播窘境;《我想和你唱3》开始全民K歌;《向往的生活2》聚焦“三农”。曾经的王牌综艺,在面临“综N代”魔咒时,或坚守初心,或另辟新径,进行“保鲜”自救。
停播的《花儿与少年》
这些年消失的“综N代”
还有很多“综N代”节目遇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原定于4月22日回归的《极限挑战4》,像上一季一样再次遭遇延播窘境,多方猜测认为其原因是“没有过审”。
对此,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组并没有做出正式公告回应,最新一条微博仍停留在一条略带鸡汤的感言前。而已经走过了三年的《花儿与少年》,则在第四季中遭遇了停播厄运。《花儿与少年》的节目负责人吴梦知的一句“没有了,勿念”,也彻底打碎了网友对《花儿与少年极光季》的期待,给了观众一句告别。
停播的真正原因随后也被曝光,由于出国拍摄和后期制作经费过高,而收视低迷导致入不敷出,湖南卫视最终才决定彻底停播。经费、招商和收视,可谓压着综艺节目的“三座大山”,外加宏观调控政策,这些年,很多“综N代”消失于荧屏。比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爸爸去哪儿》《中国达人秀》《天籁之音》等高收视“综N代”都曾是电视综艺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从电视屏幕上消失了,有的则转战了网络综艺。《歌手》2018收官的短片文案让无数电视人瞬间泪流满面:“愿无畏坚持,直到被铭记,直到被遗忘”。这句文案,也同样适用于这些年一直奋勇于荧屏的“综N代”,保持自身特色,又能不断制造新意,方能陪伴观众更久一些。
晚综
不变的《歌手》
匠心节目难逃收视疲软
《歌手》决赛洪涛为何流泪?下一季《歌手》还有没有?洪涛真的要离职吗?……前阵子,网上关于《歌手》的传闻不断地撩拨着公众的注意力。截至目前,湖南卫视的《歌手》系列已经出了六季。按照“三季定律”的“综N代”规律,这已经是综艺节目中非常长寿的著名品牌了。长寿的同时,这档节目也难逃收视疲软、审美疲劳的魔咒。直至第六季收官,《歌手》未来的命运被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尽管对于这档已经播出了六季,捧红了多位海内外歌手的节目来说,停播传闻已屡见不鲜。但这一次,大家对《歌手》停播的态度很笃定。毕竟,没有了总导演洪涛在其中充当“扳手”到处活动,《歌手》很难再继续运作下去。
当然,对于离职的传闻,洪涛本人在微博进行了模棱两可的回应,表示“初心永记”。专心于演唱,让《歌手》的内容、品质和口碑有了保障,但又因为“只专心于演唱”,这档电视节目的综艺感和网感较弱,且坚守初心,模式固化,在如今国内的大综艺环境下,多少显得有些被动。
不可否认的是,《歌手》已经不再是昔日鼎盛时期的那个《我是歌手》。创新停滞、网综冲击、歌手资源难寻、收视率骤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变成了《歌手》头顶的一把把利剑。
变革的《奔跑吧》
公益、正能量贯穿始终
与《歌手》模式固化的“吃老本”问题不同,迎来第六季的《奔跑吧》则是积极响应总局政策,聚焦社会正能量,不断创新。
与第一季的《奔跑吧》相比,第六季的《奔跑吧》在骨相上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在播出的前两季中,作为引进国外模式并成功本土化的节目代表,《奔跑吧》还与韩国的《Running Man》高度相关,并经常被媒体捆绑在一起讨论。而如今,《奔跑吧》已经完全脱胎换骨。
第六季的《奔跑吧》中,节目回到了以游戏任务为主导,走“发掘文化中的娱乐基因”的路线。节目的架构上,虽然整体结构依然是“3个小游戏+1个大任务”这个“跑男”系列里常见的结构,但存在两个明显的改变:一是最后的大任务彻底告别原来的“撕名牌”模式,转而寻找一种能够点题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精神的价值表达;二是在游戏形式上抛弃剧情带来的理解负重感,通过文化为游戏赋能的形式激发出游戏带给人的纯粹娱乐感。公益、正能量、弘扬传统文化,几乎在每一期的《奔跑吧》中都有体现。
总的说来,最新一季的《奔跑吧》在摆脱了通过制造完美搭档获得流量的路径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管结果如何,“跑男”的妥协与变革,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综艺节目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