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出限洋令(限制外援在中超和中甲的出场人次)后,中国足协即将在控制球员薪酬方面推出史上最严格的限薪令。日前,中国足协召开中超、中甲俱乐部财务工作会议,研究建议俱乐部财务健康体系。其中重点研究了控制球员薪酬问题,中国足协即将出台限薪令,拟定到2021年的时候,所有一线队球员薪酬不能超过俱乐部总收入的75%。
限薪势在必行
据悉,中国足协此次提出“限薪”的重点是:职业足球俱乐部应当根据俱乐部自身的运营情况、收入情况以及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和确定每年用于支付球员薪酬的资金比例。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用于支付已注册的一线球员(不含预备队)的薪酬类支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签字费等所有与人工成本相关的支出)不得超过收入总额的75%。如果有俱乐部在工资方面超过了75%,中国足协将认为该职业足球俱乐部不符合财务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足协规定的是收入总额的75%,而不是盈利的相应比例,因为按照目前中国职业俱乐部的收支情况来看,不可能有俱乐部实现真正的盈利。而收入的部分总共包括8大部分,各俱乐部必须对各项收入金额进行细分,单独披露收入项目情况。
当然,对于中国足协提出的总收入75%的比例,本次财务会议并没有形成最后决定,这也是各俱乐部讨论的最具争议、最大分歧之处,不同俱乐部对于比例是75%还是80%,还是50%,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中国足协也会接下来继续与俱乐部进行商议。但是无论如何,中国足协推出“限薪帽”已经势在必行。
希望本土联赛能盈利
的确,目前中超球员特别是外援的工资太高了,在中超豪门,一名外援的年薪最高的已经达到几千万欧元,相当于数亿元人民币。本土主力球员的收入也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但无论是我们职业联赛的水准还是联赛的盈利能力,都不可能长期支撑这么高的球员薪金收入。以中超俱乐部为例,收入最多的俱乐部当属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但去年还是亏损了数亿元人民币,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球员尤其是外援的薪金太高。恒大尚且如此,其他俱乐部就入不敷出了。
据悉,限薪令的出台将会有一个过渡期。到2021年的时候,所有一线队球员薪酬不能超过俱乐部总收入的75%(或者其他比例),中国足协打算给俱乐部三年缓冲期。
中国足协此举看似严厉,其实是为了联赛健康、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要求俱乐部不要搞投机,而是要把钱用在后备人才培养和俱乐部的真正建设上。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俱乐部,既然是职业联赛,不能任性烧钱,要以追求盈利为目标。即便暂时挣不了钱,也要开源节流,过紧日子。
在即将推出限薪令的同时,中国足协也向中超、中甲俱乐部通报了未来三年的俱乐部账务监管考核办法。从2018年到2020年,一支中超俱乐部累计亏损限额为不超过4.5亿元人民币,一支中甲俱乐部累计亏损限额为不超过1.35亿元人民币。而在这三年的亏损程度,也有分别的明确限制,以中超联赛为例,2018年亏损不能超过2亿、2019年亏损不能超过1.5亿、2020年亏损不能超过1亿。
显然,中国足协希望本土职业联赛逐步减少亏损,直至盈利。
据《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