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过亲戚加了一个微信群,交350元的押金,说是在朋友圈发广告就能赚钱,十多天就能回本,但我本钱还未收回就被踢。”5月7日晚上,网友“叶子”向记者反映,她加入了一个微信群,主要任务是每天在微信朋友圈推送卖车广告,但只收回60元钱就被踢出群。现在群也解散了,不少参与者都感觉上当受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已经有200多人受骗,受害者以女性居多。
□本报记者 杨 光 实习生 李 潘
【网上兼职】
押金未收回就被踢出群
网友“叶子”告诉记者,她是5月2日加入微信推广群的。“当时我看一个亲戚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发广告,她说每天发广告就能赚30元钱,我就心动了。”网友“叶子”说,这个亲戚也是通过别人介绍才加入的。
通过“叶子”的介绍,记者了解到这个微信推广群的负责人运营的是一个叫“热×文化传媒”的网络机构,以用微信推广汽车为主,正在网络上招聘微信推广员。入职需要交纳350元押金,工资日结,每日工资25元,押金自做任务起每天退还5元,70个工作日退还完毕,并且能任职到2020年12月31日。
5月3日上午,网友“叶子”向一位叫“热×”的负责人转账350元,随后被拉入“热×工资33群”的微信群,群里有总监、管理和财务三个负责人。她的任务是每天早上和中午各在朋友圈发一条卖车广告,晚上8点时,通过微信红包的形式领工资。
5月3日和5月4日网友“叶子”分别收到两次30元的工资。过了周末后,5月7日周一上午,网友“叶子”发现管理员正在推送“在职人员加入B兼职”的活动,每人缴纳450元押金,每日可以再领取50元工资。“我正在思考要不要加入时,5月7日晚上7点多,突然被管理员踢了出来。”网友“叶子”说,经过询问身边朋友,发现大家都被踢出群。
【运作方式】
靠亲朋好友推荐加入
5月8日上午,一些受害者纷纷向记者爆料此事。记者通过了解得知,大概从去年11月开始,截至5月7日,“热×文化传媒”共建了30多个微信群,参与人员涉及全国各地,加入群的方式以亲朋好友介绍为主。根据规定,介绍人每拉一个人可以得到50元奖励。
市民韩先生是在今年3月加入微信推广的,前后投入了1500元钱,最后收到工资和奖励不足3000元。“我是通过朋友介绍加入的,他从去年11月就开始做了。”韩先生告诉记者,十多天就能回本,每天还有30元钱的零花钱,感觉非常值,就交了押金加入。后来看每天结算也非常准时,我就又申请了一个号,每天可以领60元钱。
韩先生挣到了钱,先后有20多亲朋好友也通过他的推荐加入。“4月28日至‘五一’放假期间,我看到群管理员一直在推送加入B兼职的活动,每天能领取80元,吸引了不少成员注意。”韩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对此存有疑虑,并阻止一些亲朋好友参加,但还是有不少网友转账。到5月7日晚上,所有的人都被清理出群,这些投入也化为泡影。
“现在大部分参与者都没有收回本钱,这就是一场骗局。”韩先生说,能收回成本的都是较早加入的少数人,但通过他们介绍的亲朋好友也都成了受害者。
【幡然醒悟】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5月8日,不少参与者认为被骗,他们自发组织进行维权,还建了一个群,把受骗的线索集中起来,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
记者注意到,进入这个群的已有200多人,大部分都是漯河人。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岁至40岁之间,其中以女性居多。受害者中,有的收到了一部分工资,有的一分钱都没有收回。
参与者网友“往事如风”告诉记者,受害者之间都是亲朋好友,骗子利用大家互相认识,比较信任的特点,以工资的形式麻痹参与者的意识,最终得以实施诈骗。
“受骗者有不少都是年轻女性,她们大多数没有正式工作,平时的任务就在家看孩子,有大量时间泡在网络上。有些家庭收入并不高,为了挣些零花钱或者补贴家用,才怀着侥幸心理加入,梦想不劳而获,但最终反而赔钱。”网友“帕瓦罗蒂”说,这件事也证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挣钱,还要靠踏踏实实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