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实 习 生 李博昊
近段时间,记者发现在市区的一些超市和农贸市场,悄然出现了售卖大米的新模式,就是现场给稻谷脱壳,让消费者在“眼见为实”中感受新鲜。对此,消费者显得倒是很理性,对现场脱壳大米谨慎接受,褒贬不一。
商家:
生意平淡 观望者居多
5月10日上午,在市区长江路一家超市内,一组两台外形如大冰箱一样的两台机器摆在显眼位置,机器的旁边放置着两只大塑料桶,里面盛着许多稻谷。记者通过商家摆放的宣传页上看到,这两台机器是稻谷脱壳机,消费者可以选定稻谷后,现场脱壳,让家人品尝新鲜大米的味道。
在超市,商家见到消费者就凑上前来,不厌其烦地介绍吃现场脱壳大米的好处,可是当许多消费者感觉新鲜的同时,了解到脱壳大米的价格是平常吃的普通大米的两倍时,大多是摇头走开。
这家售卖现场脱壳大米的营业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新鲜东西,人们因为价格高不是太接受,可是这在大城市很流行,生意也很火爆,老板正是看到了商机才购买了两台进口稻谷脱壳机。
“机器摆在这有两个多月了,经营情况一般,人们接受得有一个过程。”这名营业员告诉记者。
在市区辽河路中段的一家农贸市场内,同样有一家售卖现场脱壳大米的商户,生意也很平淡。
消费者:
虽然感兴趣但购买很谨慎
那么,面对现场脱壳的大米,消费者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感觉现场脱壳大米确实放心,但一斤大米四五块钱,感觉还是有点儿贵了。”看到商场内的现场稻谷脱壳设备后,市民范女士了解情况后说,“这样做是不是商家的一种噱头,而抬高了米价呢?”
范女士的丈夫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们看到的是稻谷,确实感觉放心,可是这些稻谷是从哪儿来的,是让人放心的绿色无污染的有机粮食吗?”
“现场加工大米的过程非常透明,稻谷进入机器内,整个环节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完成,所以吃着也会更放心些。”一位买过脱壳大米超市女营业员对记者说,她买过几次脱壳大米试吃过,感觉确实很好吃,特别是熬粥,感觉很有味道,比普通大米熬出来的好喝。
采访中,记者看到,虽然市民对现场脱壳大米很感兴趣,但大家仍然很谨慎,持观望态度。
专家:
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稻谷现场脱壳为什么不受消费者欢迎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我市相关专业人士。
“现在市面上确实出现了一些现场脱壳大米的售卖商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营销手段。”漯河医专科研处生化博士王飞分析说,稻谷在加工过程中,采取碾米、抛光等工艺,一些营养已丢失了。而利用小型机械现场脱壳,这种米介于糙米与胚芽米之间,因保留了米衣和部分胚芽,营养价值比精米高一些。不过,可能因为大家不了解稻谷的来源,或者因为现场脱壳的大米价格高,许多人才不接受现场脱壳的大米。“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家庭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和购买。”
在肯定现场脱壳大米的同时,王飞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他认为,大米的营养精华在胚芽组织,规范制米企业所用设备,可以有效保护大米的胚芽。而小型加工设备就很难说了,打得过一点儿,米的外形还在,可是储存营养精华的胚芽却没有了。市民只能吃到一个口感和心理安慰。另外,规范的制米企业对于大米的含水量是有严格标准和控制的。而商家现场脱壳的大米一旦含水量超标,在仓储和运输环节,极有可能发生霉变。最后,如果大米原产地土壤重金属超标,仅用肉眼观察也是无法鉴别出来的,如果没有经过相关检验的大米流向了市场,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