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播报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5月17日 星期

袁泉:有种思念深藏于心

袁泉

甚少参加综艺节目的袁泉出现在《朗读者》第二季的舞台上,朗读了元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唱本。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思念,袁泉在节目中分享了少年离家的学戏经历和那时的300封家书。接受采访时,袁泉说:“我觉得《朗读者》能够将一个人非常宽阔的人生舞台缩影于此,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深藏于心,最打动自己和最柔软、最坚持的那一部分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分享给观众。”

学艺路上写就300封家书

在演艺道路上,袁泉有着很高的起点:参演的首部电影就让她获得了金鸡奖,第二年又拿下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但就在所有人都追着她拍影视剧的时候,她却一转身将更多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了话剧上。30岁那年,袁泉又入选了“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而这一切成就追根溯源,选择走上演艺道路竟只是一个11岁少女一时冲动的决定。

11岁那年,中国戏剧学院附中去袁泉就读的小学挑选有潜质的学生,袁泉顺利考上了。回忆起当年小小年纪就决定到北京学京剧时的心情,袁泉坦言:“可能当时只是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好奇。”因为这份好奇,袁泉辗转乘坐汽车和火车,经过上千公里到达北京,独自开始了在戏剧学院长达七年的学习生活。七年的时间里,不论寒暑,袁泉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练功。在那个电子邮件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近300封亲笔写就的家书连接着袁泉和家人的相互思念。

朗读《牡丹亭》弥补遗憾

除了在戏曲学院附中七年对家人的思念萦绕于心,袁泉还有另一份思念深藏心底,这也是她选择《牡丹亭·惊梦》作为朗读片段的初衷。袁泉解释:“最初想到这个题材的时候,是因为我学过七年的戏曲。而《牡丹亭》也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但我当时学戏是11岁到18岁,而《牡丹亭》是要到大学以后才有机会去学的,所以我虽然一直很喜欢,也在台下看过前辈们的表演,但却没有机会作为戏曲演员真正学习表演《牡丹亭·惊梦》这个片段。既然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想念,当时我也回忆了很多在戏曲学院附中上学时候的思乡之情,就觉得如果能够把它朗读出来,也算是弥补自己的一个遗憾了吧。”

作为一名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话剧演员,袁泉的台词功底扎实自不用说,但为了朗读《牡丹亭》,她仍是一丝不苟地细心准备。袁泉说:“确定要朗读《牡丹亭》选段之后,我又回去听了曾经一位已经过世的老先生对于《牡丹亭》这一段在昆曲曲牌里面非常细腻的逐字讲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我当年学习戏曲时候的很多回忆。因为当时我们每学习一出戏时,戏里每一句的唱词,唱词中的每一个唱腔,老师都会去指导你,会指导你的吐字,指导你所有音符的起承转合。所以说在这样一个为录制节目做准备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过往的回忆,同时也让我不由得再次赞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袁泉说:“这次在《朗读者》中也算是一个尝试,就是把本来有旋律的一段戏曲作品的唱词,用朗读的形式呈现出来。”晚综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