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6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举行,著名作家叶兆言凭借《刻骨铭心》等作品喜获“年度杰出作家”,《刻骨铭心》是叶兆言继《夜泊秦淮》出版25年之后推出的扛鼎之作。
叶兆言的写作,大文弥朴,至言不饰,用意精深,下笔平易。他的散文,言浅可以托深,微小可以喻大,诚恳庄重而趣味横生;他的小说,叙事力求现代,细节力求实证,恍兮惚兮而真假莫辨。尤其是《刻骨铭心》,书写每个人在乱世仍倾全力而赴之的爱与痛惜,更显个体在巨变时代里的渺小和无力。
■作者介绍
叶兆言,1957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作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之孙,叶兆言从小在祖父身边耳濡目染,阅读了不少经典名著,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功底。20世纪80年代,叶兆言与余华、苏童等一起登上文坛,他们以独特的小说叙述方式开创了文坛新局面,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其后30年,叶兆言勤奋笔耕不辍,创作小说、随笔等作品数百万字。
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
比《夜泊秦淮》更大气阳刚
《刻骨铭心》是叶兆言最新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被称为叶兆言“最南京”的一部小说。这是一部以男人们为主角的群像小说、正气之作,书写男人家国情怀,兄弟情谊,描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风云变幻,裂变时代的痛与爱,比《夜泊秦淮》更大气阳刚、正气磅礴。
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数十个之多,男性主角就有好几个,绍彭、希俨、外国人阿瑟丹尼尔、王可大等,这些男性人物描写异常精彩,令人过目不忘。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个对应的女主角,演绎了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他们在裂变时代的爱情、婚姻、信仰、道路,彼此纠缠交错。
书中成功地描写了革命者绍彭从一个富家子弟成长为一个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革命者的人生轨迹。在当时血雨腥风、日军压境的残酷现实面前,对真理的追求也就更加艰难,绍彭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早期地下革命者当时艰难生存处境的生动描写,使整部小说充满了正义之气。
感悟现实生命的痛与爱
据九久读书人总经理黄育海介绍,《刻骨铭心》初稿于2017年首发于《钟山》杂志,后叶兆言又对书稿做了潜心润饰修改,并增加了《在南京的阿瑟丹尼尔》等章节段落约一万字,浓墨重写了日军侵华时南京城的惨烈氛围,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刻骨铭心》虽有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背景,然而其意却不在写历史,而是写“人”,人的生活、情感、命运,痛与爱,失意或欢欣。从《夜泊秦淮》到《刻骨铭心》,一脉相承,只是《刻骨铭心》所蕴含的情感能量和浓度,远远超过了叶兆言之前的中篇和长篇作品。
20世纪90年代,叶兆言创作的《夜泊秦淮》,成为其新历史小说“最耀眼之作”,叶兆言说,当时计划写5篇,但遗憾的是,缺了一篇《桃叶渡》。时隔25年,叶兆言再续“秦淮”笔法,在上一部长篇《很久以来》暌违4年之后,推出新的长篇小说力作《刻骨铭心》。小说第二章《1926年的大明照相馆》,其第一小节的故事就主要发生在桃叶渡,与《夜泊秦淮》遥相呼应,也圆了当年的遗憾。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