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6月5日 星期

“萌宠经济”渐热 专家呼吁规范管理

北京宠物领养日的义卖区。
一只等待领养的虎斑猫。

在中国,饲养宠物变得愈发流行。在“萌宠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伴侣动物的遗弃、虐待,宠物产品质量缺乏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专家提出,需要建立法制框架引导“萌宠经济”规范发展,同时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负责的养宠观念、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养宠物

为庆祝第58届“北京宠物领养日”,一场宠物“派对”6月2日在北京举行。

“‘领养日’是一个公益平台,为等待领养的小动物和有领养意向的人提供邂逅的机会。”“领养日”联合创始人及负责人杨扬介绍说。该平台成立于2011年,截至目前,已从北京拓展到全国40多个主要城市。

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没有养猫的人流行“云吸猫”——即在网上观赏别人家爱宠的日常生活。

东北大学的法学博士王政钧是一位活跃的“没有养宠物的萌宠博主”。“我没有猫是因为没有毕业、没有自己的房子,”王政钧说,他认为养猫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云吸猫’既是一种减压方式也是一种社交。”即使不养猫,王政钧和许多“云吸猫”的中国人也积极参与并推动着“萌宠经济”。

中国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的公关部门表示,2017年与猫相关的商品销售额达到84亿元。

中国“猫咪经济”超越日本

从食品用品、诊疗服务到家居设计,中国社会的“养宠热”为许多行业带来商机。

微博萌宠博主“胡萝卜吃兔兔”表示每月在猫粮、零食、猫砂等日常项目上的开支大约1000元。此外,一年还要花费大约2000元左右的疫苗等健康类开支。

北京女孩吴彤在2014年创立纪念去世宠物的服务品牌“Q Planet”,即用木头做一些过世的爱宠的小纪念品:包括墓碑、骨灰盒和一些收集宠物毛发、乳牙的小盒子。

她希望这些盒子能够为人们带来温暖,为人们消解失去爱宠的悲恸提供一点点帮助,并希望在未来担负起社会责任,使更多的人建立起对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观念。

“随着中国人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宠物渐渐成为并坐稳‘家人’这个位置。”吴彤说,对于许多空巢老人、都市独身人群而言,宠物成了最好甚至是唯一的家人。

专家呼吁加强行业规范与监管

2011年,高级珠宝设计师刘金文从捡到一只被人遗弃、奄奄一息的猫开始,在上海创立了救助流浪动物的公益团体“TA上海”。“流浪动物的源头是人为遗弃。”他强调。

1月,针对上海频频作案的动物虐待团伙、高架桥扔猫等行为,上海市政协委员提出反动物虐待的提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贺海仁教授认为,不论是杜绝动物抛弃、虐待行为,还是对宠物繁育进行限制和规范,以及对宠物食品、用品、医疗的质量管理与监控,都需要靠树立法律法规。

贺海仁指出,动物保护立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在一个完善的法律框架下,法律惩罚损害动物福利的行为,鼓励善待和保护。

据新华社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