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本地视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6月13日 星期

用声音传递对文字的热爱


如今,诵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当下,人们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阅读和朗诵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宁静。

看看身边,漯河的朗读者团体越来越多,街头、河堤都能见到读书者的身影……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6月11日,在团队的交流聚会上,丁力深情朗诵诗词。

刘卓在业余时间练习朗诵。

A

刘卓:业余时间醉心朗诵

6月8日,记者来到市区滨河路一小区,见到了正在看书的刘卓。

刘卓是我市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对朗诵很感兴趣。

在他看来,朗诵是一门用语气、语调、节奏来表达文学作品中蕴含情感的语言艺术。

刘卓平时工作比较忙。业余时间,他喜欢拿起书本读一读,或是深情朗诵一番。

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的他,在妈妈的支持下,学习过几种乐器。艺术都是相通的,对音乐的爱好让他能在日后快速掌握朗诵技巧。

刘卓告诉记者,音乐和朗诵,都是声音艺术的一种,蕴含丰富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很多时候,朗诵需要音乐伴奏,朗诵内容要和音乐合拍,这要求朗诵者必须有乐感。

朗诵是对书面文字的一种立体展现,是阅读的一种延伸。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是朗诵的基础。通过阅读使身心融入文学的世界,才能培养起丰富的语感。

刘卓告诉记者,每拿到一篇作品的时候,他都会做很多功课,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时的心态和要表达的情感,这样传递出的信息才是准确的。朗诵名篇佳作,不仅仅是语言美,更重要的是它营造了一种意境,所以必须要把听众和观众带到意境里面,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使人的心灵受到触动。

另外,刘卓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他的嗓音充满磁性,再加上他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朗诵技巧,所以朗诵水平不断提高,经常受邀参加市里一些文艺演出。

刘卓认为,在一台文艺演出中,最能体现主题、最能使观众产生共鸣的就是朗诵节目。

“我最喜欢参加大型的文艺演出,有专业人士指导,还有同台朗诵的其他老师相互切磋,常常能使我对朗诵有新的认识。”刘卓说。

对于刘卓来说,生活中有朗诵和音乐相伴,自己是幸运的。这些爱好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刘卓对于朗诵和音乐的热爱,也影响到了他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刘博霖。

“我没有教过他朗诵,但是我听他的老师说他在学校喜欢读课文,而且抑扬顿挫,很有感情,可能是我平时在家朗读的时候,对他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刘卓说。

B

共同的爱好让大家聚在一起

“朗诵也不是突然热起来的,只是现在更受关注了。”对于朗诵热,我市一位朗诵爱好者王立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几年前,王立志和一些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组建了一个朗诵团体。最初,因为大家都比较喜欢写作,而朗诵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生命力,于是大家就决定成立一个团体,成员们每周聚在一起朗诵自己的作品或经典诗词、文章。大家互相交流,对别人的朗诵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就这样,成员们的朗诵水平在一步步提高。除了朗诵,团队里的成员们还会学习一些其他艺术形式。

成员丁力告诉记者,自己除了学习朗诵,还在学习唱歌。唱歌和朗诵在有些方面是相通的,比如气息的运用和感情的抒发。要演唱好一首歌曲,演唱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朗诵也需要通过娴熟的技巧、充沛的情感,才能传达出文学作品要表达的内涵。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婉转的声音,让人与之交谈时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谈到自己与朗诵的缘分,年近六旬的丁力说:“我以前就对朗诵感兴趣,但是还真不知道漯河有这么多爱好朗诵的人。朗诵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们经常会一起讨论文字的创作、选择朗诵的题材、朗诵的技巧等问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感觉每天都很快乐,身体和精神都特别好。”

每周,团队成员们都会聚在一起朗诵交流,共同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不止于每天的家庭琐事,还有在朗诵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享受这种纯粹的朗诵带给大家的文学上的欣赏。

“我们平时经常参加活动的成员有二三十人,大家除了每周固定时间聚会,还经常加班练习,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王立志告诉记者,在一次给环卫工人表演朗诵节目的活动中,自己编写并朗诵的作品《环卫工人》引起大家的共鸣,赢得了在场的环卫工人们的赞赏和阵阵掌声,作品获得大家的认可激励着自己认真写作、不断练习提高朗诵水平。

对于身边朗读环境的变化,王立志也很有感触。

王立志表示,近年来,他明显感受到人们对朗诵越来越重视了,我市民众自发成立的不少艺术团都有自己的朗诵团队,而且几乎每场文艺表演都有朗诵环节。喜爱朗诵的人在逐渐增多,不少团队里出现了许多年轻人的身影。

C

诵读是人人都能参与的活动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随着近年来全面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大家阅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诵读,作为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当下,人们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阅读和朗诵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深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宁静。

如今,漯河的朗读者团体越来越多,各种朗诵会、读书会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参加,街头、河堤、家庭,都能见到读书者的身影。他们有的是素不相识因共同爱好而结缘,有的是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有的是全家参与,一同进步成长。

除此之外,漯河作为“字圣”故里,一直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也在全市形成了“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良好氛围。

“自从大学毕业后,平时除了工作,其他时间基本上都被电脑和手机占据,我已经很久没有认认真真捧起一本书读一读了。”家住市体育场附近一小区的市民王颖告诉记者,自从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再一次勾起了她读书的念头。这两年,她逛书店的时间多了,晚上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也成了每天必做的事,看到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字还会大声地读出来,这让她又找到了上学时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安安静静阅读时的满足和感动,也让自己对生活重新进行了审视,让自己更加贴近自己的心,生活似乎也变得更加平静,更加恬淡。

“人们将文字通过诵读的方式表现出来,赋予了文字更加鲜活的生命力,而且诵读可以将自己喜爱的文字跟更多人分享,这种形式也很受大家欢迎。”在谈到诵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时,刘卓对记者说,诵读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它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他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需要二次创作。

刘卓说,不同的人诵读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在诵读时需要琢磨如何给文字赋予情感,而每个人对于相同的文字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会因为自身的经历、人生积累和个人理解而对文字产生不同的诵读情感。

“诵读是让读者亲近文字的一种方式,它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而在诵读的过程中,阅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仔细地一行一行往下读,这种精读的方式更能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能酣畅淋漓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其实,大家对诵读的逐渐重视体现出阅读的回归,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爱上诵读。”刘卓说。

■记者手记

在诵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诵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激发出极高的人气。朗读亭在全国多个城市街头出现,更是激起了大家的热情,想要朗读的民众排起长队,现场火爆,全国各地掀起一股股朗诵热潮。

诵读,这种门槛很低,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这是阅读的一种回归。诵读,这种早已在生活中扎根的阅读形式,也反过来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的是激情满满。人们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文字的二次创作中,让文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大家都能在诵读的精神花园里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这种真挚的感情、纯粹的热爱,引领着人们感受文学的美好。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