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夜市,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食客走后,地上一片狼藉。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王 培
趁着夏夜清凉,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吃烤串、喝啤酒是一桩美事,这促成了夜市经济的火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经过多年整治,夜市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市民在享受夜市带来的美食和便利的同时,却给城市形象抹了黑,更让他人遭了殃。
随地乱扔垃圾
影响市容市貌
7月1日晚上,在市区太行山路附近的淞江美食城,天还没黑,就已经有一些市民在此吃烧烤、喝啤酒。记者转了一圈发现,虽然每张餐桌下面都配有垃圾桶,但是有不少人将垃圾随意扔在地上,完全无视垃圾桶就在脚边。在一张围坐6人的餐桌旁,记者看到地面上散落着卫生纸,每个人的脚边都有大量虾壳,很不美观。
淞江美食城是室内夜市,问题并不突出,市区黄河广场夜市的情况就不乐观了。和淞江美食城一样,这里的垃圾桶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前来就餐的市民将用过的卫生纸随意丢弃。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市民吃完食物后将塑料袋、包装纸、包装盒直接扔在马路上。
同时,记者发现,个别商家将就餐市民制造的垃圾直接扫在马路边,而不是垃圾桶里。记者了解到,该夜市产生的垃圾最终会由保洁员和商户清理,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清理,难免有些不及时。
市区伏牛山路夜市的情况,就有些糟糕了。这里不仅可以看见垃圾,还有泔水在路边流。路面经过油污的长期侵蚀,变得发黑。一位路过的市民彭先生告诉记者,每次走这条路,都感觉油乎乎、脏兮兮的,跟旁边的长江路形成鲜明对比。“你到凌晨的时候来,肯定能看见路边有垃圾和污水。”彭先生说。
喧哗影响休息
马路成“公厕”
7月1日晚10点多,记者在黄河广场夜市看到,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是这里仍然很热闹。一些市民喝着啤酒,吃着烤串,大声交谈着。有的吃热了干脆脱下上衣,光着上身。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几个孩子在追逐打闹,不时发出大声尖叫。
在伏牛山路夜市,记者看到,吃饭的人渐渐少了,一些摊贩坐在路边休息。在一家摊位前,三名男子吃完饭站起身离开。其中一名男子走路摇摇晃晃,另外两名男子搀扶着他往前走。男子嘴里大声嚷着自己没有喝醉,不让同伴护送,自己能回家,而两名同伴则坚持要送他回家,三人一边大声谈论着一边向前走,引起路过市民的侧目。
对于夜市,一些在附近居住的市民也表示,夜市虽然方便了大家就餐,但是噪音影响居民休息。在黄河广场夜市附近居住的市民王先生说:“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晚上这么热闹影响孩子学习,有时深夜一两点还有人在大声说话,或者是有的喝晕的人大叫,影响全家人休息,晚上休息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食客在夜市附近的小区和马路边随地大小便,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在黄河路新都花园小区,每天晚上8点多,小区大门就会关闭。一名居民告诉记者,这是为了防止在夜市吃饭的食客到小区随地小便。在小区一侧的大门上悬挂着横幅,上面有提醒食客向北有厕所的提示语,但在另一侧的大门栏杆处,能看到一摊水,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臊臭气。一楼的一家商户表示,以前经常有食客在小区随地大小便,现在大门早早就关了,但是还有食客站在大门栏杆处小便,附近的居民和商户都对此很有意见。
在淞江美食城和伏牛山路夜市附近,也有市民表示晚上会看到喝醉的食客站在路边小便,气味难闻,过往的市民都要掩鼻。
【建议】
部门加强管理
商户积极引导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夜市的众多乱象,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市民的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市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就拿随地小便来说,市民徐开林建议,可以在经常有人小便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和照明灯,让这些人在小便时感到羞愧。至于噪音扰民问题,市民李长安说,夜市的经营时间可否有一个限制,比如夜晚12点就要结束。还有市民表示,对于夜市的不文明行为,是否可以通过媒体曝光,就像曝光违章车辆一样,并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此外,一些市民表示,由于怕影响生意,一些商户对就餐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持默许态度。如果他们多一些引导,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出现频率也许会小很多。
这些乱象的存在,相关管理部门也难辞其咎。监管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乱象的产生和发展。个别问题一些市民已经向相关部门反映多次,仍得不到妥善解决。同时,一些商户乱扔垃圾、乱倒泔水的行为也未得到制止。对于不文明的市民,是否可以多些教育、引导?对于不文明的商户,是否可以多些管理、处罚?
整治夜市乱象,需要多方联动,部门加强管理,商户积极引导,市民提高素质。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每位市民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考虑,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