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7月3日 星期
几位戏曲爱好者自发组团
戏曲每天准时送 传递快乐给市民


几名戏曲爱好者在游园里唱戏。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实 习 生 万天宇

在市区太行山路与纬一路交叉口的一个街头游园里,每天都有几名戏曲爱好者在这里拉着二胡唱着戏,吸引过往的路人驻足停留,痴迷一番。酷暑中,他们给街头游园里乘凉的市民带来了阵阵欢笑。

戏曲每天准时送 游园欢声笑语多

7月2日上午10点,闷热的暑气让街头的行人变得稀少起来。记者顺着纬一路向西刚走进这个游园门口,一阵阵欢声笑语映入耳中。顺着声音看去,五六位老人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有的拉二胡,有的吹唢呐的,有的敲锣,中间站了一位头发花白、红光满面的老人正在唱戏。

“每天上午8点准时有戏,这附近的居民已经形成了习惯。早饭碗一丢,就准时来这纳凉听戏了。”家住宏昌家园小区的市民李爱霞女士告诉记者,这几位老人每天都在游园里唱戏,现在附近小区居民,甚至一些过路的市民都会在这个长廊里听上一段戏曲。

一曲唱罢,大家伙开始了短暂的休息。有的开始喝水,有的在调试着二胡等乐器。“这些都是我们的兴趣爱好,喜欢这东西都几十年了。”拉二胡的梅永彬大爷告诉记者,他们几位老人都住在附近,大家伙自从退休以后,戏曲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

另外一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个戏曲团在这已经唱好几年戏了,只要天气好,没啥事的话,每天上午8点以后就会来。因为现在夏天比较热,所以中午回到家之后吃完饭,在家午睡一会儿,大概等到下午3点以后就再次来到这里。

微信群互相联系 啥时集合群里定

“从接触戏曲乐器以来,已经不知道拉坏了多少根弦,换了多少根弦。”说着,60多岁的梅大爷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布,仔细地擦拭着自己心爱的二胡。“现在网络方便,我们老年人也都有了智能手机,有了微信。我们建了个微信群,只要有什么活动,微信群里一说,大家就都集合了,哈哈。”梅大爷是这个微信群的群主,平常都是他负责组织一些活动。“通过戏曲也认识结交了许多同样兴趣爱好的老年人,我们经常联系在一起出来玩儿。

72岁的乔德山大爷在这个戏曲团里是一位“唱将”,记者看他唱完之后,就和他聊了起来。“平常我都会在附近的公园里唱,每年2月份之后,我还会出去‘接活’演出,一方面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可以赚一些钱。”乔大爷自豪地说,他是附近有名的“角儿”。由于他唱戏非常好,市里很多民间戏曲团都认识他。“就是喜欢唱,只要没事,我天天都会去一些公园或者河堤。我唱的都是咱们的豫剧。我们完全是自发组织的,一样的兴趣爱好,让我们这些老人聚在一起,享受我们的老年生活,娱乐自己欢乐别人。”乔大爷说。

无私传教戏曲 快乐更多同龄人

绿藤爬满了整个走廊,虽然临近中午,这里的凉爽和戏曲却让很多市民不愿离去。“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组个团,把戏曲带给更多的爱好者。”乔大爷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演唱下一个曲目。

记者发现,周围还有很多围观听戏的市民,大多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有的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有的两两结伴,有的边听边下棋打牌。

带着自己孙子在公园玩耍的王大妈一边跟着乔大爷哼戏,一边告诉记者,“我家就在附近的和谐家园。白天儿子儿媳妇出去上班,我就帮他们带着孩子。现在天气炎热,公园里树多,凉快。我又喜欢看戏听戏,虽然自己不会唱,但就喜欢看他们唱,有意思,热闹!”现在王大妈也能跟着哼上几句戏词了。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