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7月4日 星期

流动摊贩游击战 马路市场又抬头


昆仑路美食城外面,摆放着各种小摊。

晚上9点30分,马路街八食堂夜市附近,桌子被摆出店外。

短短岷江西路夜间成了“马路市场”。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夜市既是市民消闲度夏的好去处,又是各个商家“掘金”的平台。7月2日晚上7点,记者先后来到市区太行山路淞江美食城、马路街八食堂附近夜市、昆仑路美食城等夜市,发现部分夜市外面存在乱摆摊、“马路市场”有所抬头等现象,给繁华的夜市经济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夜市内干净整洁,夜市外摊贩扎堆

晚上8点,淞江美食城里热闹非凡。“这个夜市能容纳几千名食客就餐。”一位烧烤店老板告诉记者,夜市的生意火爆。

在夜市东门口,记者看到路上有两个卖卤肉的摊位,车辆经过这里时只好放缓速度。“这俩摊位天天在这里摆放,很影响交通。”在附近纳凉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夜市吸引不少市民来消费,很多小摊贩就在市场外扎堆做生意,虽然有城管执法人员检查,可执法人员刚走,他们又出摊了。

晚上10点多,记者来到市区昆仑路美食城,发现这里也存在夜市外摊贩扎堆现象,西瓜摊、水果摊、小吃摊就摆在美食城门口。过往车辆一多,就造成通行困难。而夜市附近几家快餐店,则把桌椅摆放到店铺外,几十张桌子坐满食客。

记者随后走进昆仑路美食城,只见各种小吃摊位整齐分布两侧,中间主干道上走动着挑选食物的市民。“美食城里面,对摊位有统一的管理措施和卫生要求。”门卫李先生说。李先生还告诉记者,为逃避检查,美食城外的摊贩每晚9点以后才出现,附近快餐店的老板也是晚上9点半才开始在店铺外的空地上摆桌子。

“马路市场”又抬头,小商贩一晚去好几个夜市

晚上8点20分,在市会展中心广场上散步休闲的市民很多。在喜来登大酒店门前向西一直延续到祁山路,有十几个摊位占据了路北的非机动车道。记者发现,这些摊贩大都开着一辆面包车,摊位上摆放的有手指陀螺等各种玩具,还有售卖衣服的。

“城管执法人员每晚8点半在这里检查,等他们检查完我就开始摆摊,每晚能卖出两三百块钱的货。”一位摆摊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如果城管执法人员发现了,他就把摊位收起来,装到面包车上,逃避检查。

在昆仑路美食城门前,记者和卖莲蓬的商贩王先生聊了起来。“为啥不摆到市场里面?”记者问。王先生说,他卖这点莲蓬挣的钱还不够缴纳摊位费,干脆多去几个夜市卖。“见到执法人员就跑。每天晚上10点以后基本上就没人检查了。”王先生说,他刚从市区交通路一美食街过来,趁着昆仑路夜市人气正旺,再卖点莲蓬。

晚上10点,记者又来到市区交通路一条美食街上,美食街东边的非机动车道上停放了十几辆摩的。“这条美食街卖的小吃比较时尚,在这里逛街的大都是学生。”一位开摩的的师傅告诉记者,每天晚上他都能在这里拉几单生意。

建议:疏堵结合,让“马路市场”销声匿迹

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些市民、摊贩、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

“夜市里不仅应该有各种小吃,还应该有各种特色商品。”家住市区文化路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文化路正在修路,他很怀念以前文化路的特色夜市,一到夏季,这条路上有各种小吃美食,还有不少廉价的地摊商品。

“流动的‘马路市场’反映出夜市的吸纳能力不足。”政府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执法治理乱摆摊方面,监管部门要创新执法形式,比如开设官方微信群、开展微信图片视频举报等;执法部门不要设置固定巡逻时间,要不定期巡逻,加强巡逻执法次数等,让小摊贩不再来回转悠,让一些非法的“马路市场”销声匿迹。

一些网友建议,能否在现有基础上,将特色小商品摊贩请进夜市里面,让他们有个落脚的地方。还有一些网友建议,政府部门能否新设一些夜市,充分吸纳那些流动摊贩,这样或许能还路于民。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