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7月4日 星期

李雪书馆:以书为媒 相互守望


李雪娥正在整理书籍。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书香、咖啡、饮品、小吃、茶室、上网……捧着一本新书,品着咖啡,在清凉舒适的书店坐上一个下午,这是多么惬意的书香生活。

对于喜欢书的人来说,一个书店的品位决定这座城市的品位,一个书店的风格决定这座城市的风格。位于市区人民路西段的李雪书馆,正是用自己独特的品位,成为无数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创业:实现与出版社对接的“小目标”

7月1日下午,李雪书馆二楼的茶室,恬静的女主人李雪娥,专注地煮水、洗茶、泡茶、沏茶,用娴熟的传统茶艺,冲出一杯散发着清香的工夫茶,品味岁月沉淀的淡雅和纯净。

2006年7月,李雪娥大学毕业,在加油站找到一份工作。可是她不满足于当时的生活状态,一如喜欢读书的她总想打开未来的一页。

机会总是垂青有梦想的人。2007年春,李雪娥得知亲戚想转让书店,立即决定承接下来。从此,李雪娥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再没有和散发墨香的图书分开过。

书店主要经营各类考试书籍,均是从郑州、北京等地批发而来。利润薄,发展潜力不大,如何寻求突破呢?经过认真思考,李雪娥决定走公司化道路,直接与出版社合作,实现短平快供货。

2008年夏季,李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2月,李雪娥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社业务人员听说一个小书店想和出版社合作,他惊讶于她的大胆和勇气,但还是遗憾地告诉李雪娥没有这样的先例。

第一次出师失利,李雪娥没有灰心。2009年,她参加图书展会,在做图书批发朋友的引荐下,李雪娥再次走进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社被李雪娥的诚意打动,破例给她地市级批发商的权限。

回到漯河,李雪娥开始筹措资金,准备从出版社购进第一批书。她从亲朋好友借到5万元,关键时刻又申请到政府3万元创业扶持资金无息贷款,终于凑够首次采购书目所需的10万元钱,李雪娥第三次走进了光明日报出版社。

三顾出版社,打开签约合作之路,李雪娥终于实现第一个“小目标”。接下来,李雪娥先后和多家出版社成功合作,如今已与20多家出版社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013年,李雪娥又在人民路开了营业面积更大的分店,店员扩充到十几人。

二次创业:让书店成为传播文明的“阅读之家”

书店经营步入正轨后,李雪娥开始外出学习图书经营管理,掌握未来发展方向。2016年底,当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看到传统书店华丽变身,成为现代体验式服务综合体时,她激发了“二次创业”的冲动。

认准的事说干就干,这是李雪娥的一贯风格。2017年1月,李雪娥按下了改造人民路书店的启动键。

慢工出细活。李雪娥用时三个月,寻找了8家省内外设计公司,选择书店设计风格;又历时三个月,投入50多万元装修改造;与出版社进行新一轮磋商,第一次购进文学、励志、历史、哲学、儿童等书目,对书馆进行优化……2017年12月底,李雪书馆以崭新容颜迎接读者。

简约风格,阅读沙龙,免费分享,免费茶水,可上网,可会客……温馨的环境和优异的服务,让许多来到书店的人深深地爱上这里。

点一杯苏打柠檬水、一盘小点心,坐在角落里安静地看书,这是市民苏小姐每周休息时间的“标配”。她说:“每次来看书,都忘记时间,老板选书好,环境好,空间布局好,在这儿看书很温馨。”

历史文化浓郁的漯河,近年来也一直在营造书香漯河、全民阅读氛围,并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我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以书为媒介的半公益文化场所,让大家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宁静和快乐。”李雪娥定位书馆为“全民阅读之家”,为市民营造崇尚读书的风气,引导读者阅读,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

“现在这样的书馆太少了,如果我市能有十多家分布合理的体验式书店,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谈到未来,李雪娥的眼中闪现着希冀的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