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7月12日,本报03版曾以《“摩的”卷土重来 公然扎堆揽客》报道了我市市区近期“摩的”非法营运反弹这一社会现象。7月16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获悉,7月13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治理“摩的”专项行动。两日来,记者实地调查走访,发现街头“摩的”明显减少,但个别区域仍有“摩的”在非法营运。
【专项行动】
每晚不定期巡查关键路段
7月16日晚8点多,记者在市区人民路丹尼斯门前看到,巡逻的警车每隔几分钟就经过一次。“这两天,已经有好几辆‘摩的’被拖走了。”一卖莲蓬的摊贩告诉记者。
据介绍,7月13日起,市公安局市区各分局交管巡防大队成立治理“摩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辖区治理“摩的”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整治行动中,坚持日常管理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在加强日常勤务管理的同时,不断强化空档路段管理,提前安排民警到岗,延长执勤时间,集中警力对辖区内的“摩的”进行突击检查。“我们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各执勤中队采取定点拦截、巡逻纠察的方式,在新天地步行街路口、丹尼斯门前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劝导、教育、查扣等措施。”市公安局顺河分局交管巡防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坐安全车、放心车,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车辆。
目前,全市出动警力100余人次,查获暂扣非法载客三轮摩托车、载客电动三轮车80辆。
【记者走访】
个别路段仍有“摩的”出没
7月16日晚上9点多,记者来到交通路新天地美食街口,只见这个路口的“摩的”长队已消失,只有一辆电动三轮车在路口停留。“这两天查得严,这地方没人敢来了。”坐在三轮车里的司机刘师傅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来到新玛特超市、漯河火车站附近,见到这里仍有电动三轮车扎堆。在漯河火车站,一群旅客正从出站口走出来。在火车站广场西边的两个出口,分别有几辆电动三轮车聚在一起,司机们有的帮旅客拿东西,有的在邀请旅客乘坐“摩的”。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摩的”主要集中在商超、车站、美食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经营时间一般在晚上8点多到11点左右。
【市民建议】
给电动三轮车上牌
“治理‘摩的’难度很大,都是游击战。”记者走访中,一位骑电动三轮车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这种几千元钱或上万元钱一辆的电动三轮车,基本上家家户户的老年人都有,虽然有的是为了接送学生,但数量庞大的电动三轮车为从事营运“摩的”提拱了可能,建议交管部门依照速度、规格等给这些电动三轮车上牌,实行数据化管理,精准打击非法营运的“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