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晓玉
“今天在网上看到消息说,有的共享单车上会被贴上假二维码,覆盖原二维码,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扫码骑车,可能会掉入骗子设的陷阱。真有这种情况吗?也不知道漯河有没有,看来以后扫码骑共享单车也要小心了。”7月15日,网友“hot”在朋友圈发消息说。
7月16日,记者根据网友反映的情况,在网上搜索发现,有不少“二维码有诈 共享单车扫码现异常”的新闻。漯河有没有这种情况?当日,记者就此在市区黄山路、辽河路、嵩山路等多处共享单车停放点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未发现有二维码被造假的情况。
这类骗术会如何实现呢?对此,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近十年的市民韩先生表示,想要把自己制作的二维码贴到共享单车上行骗,需要有一定的互联网开发基础。受技术手段限制,这种情况在中小城市并不太容易实现。如果只是在共享单车的原二维码上,贴自己的收款二维码,用户扫码后会跳转到付款页面,这跟正常使用单车的情况不同,很容易区分。
韩先生说,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共享单车上贴带有木马病毒的二维码,用户在扫码时,手机可能会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户被盗刷。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大家骑车时使用共享单车的官方APP进行扫码,因为支付宝、微信能识别的二维码很多,但官方APP功能比较单一,一般只能识别共享单车的二维码。
“目前,漯河地区尚未发现这类诈骗手段。正常情况下,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时,扫码后进入的是开锁界面,如果用户扫码后进入的是付款界面,那就说明用户扫的二维码有问题,不要再继续操作。”我市一家共享单车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建议,扫码前要查看一下二维码是否有被涂改、被粘贴等情况;用车时,最好使用官方APP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