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勋
叫车前APP显示费用为8元,到达目的地后费用却是16.09元。8月10日,西安一位滴滴快车司机向记者展示了使用“外挂”增加实际费用的过程。滴滴回应称,一旦发现司机作弊将进行封号、罚款处理。(详见本报8月13日14版)
彻底清除网约车“外挂”必须实现全链条打击。据了解,这款“外挂”软件不能下载,是跟手机一起买来的。由App开发者直接安装到手机上,每个2000元左右。要购买“外挂”,必须要有人介绍到一个群里才行,否则无法购买。公安机关、工信部门抓住违法线索要一查到底,依法追究“外挂”软件开发者、销售者的责任。根据刑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网约车司机的责任追究也不能止于罚款封号,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让乘客多支付车费,如果非法获利的数额较大,可能会涉嫌诈骗罪。根据诈骗罪立案标准的司法解释,三千元的非法所得就可以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
整治“外挂”网约车必须要提高其违法成本,否则就是纵容违法行为。整治务必从严,要用好刑罚手段,让违法者得不偿失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在“无利可图、风险巨大”的法治环境之下,“外挂”网约车自然会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