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8月16日 星期

因敲诈勒索商家 “网络差评师”被诉侵权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法院近日受理了一起关于电商平台诉网络差评师侵权案件。阿里巴巴以侵权为由起诉3名利用恶意差评敲诈商家的“差评师”,请求法院判令赔偿1元,并在淘宝网主页向商家致歉。一时间,网络差评师这个“职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恶意差评 要商家“花钱消灾”

据介绍,上述案件的被告杜某负责挑选店铺和商品,邱某某购买并在收货后给差评,待商家联系邱某某后,杜某便与商家讨价还价,要求商家“花钱消灾”,否则“让更多的人来给你差评”。邱某某见有利可图,便拉着弟媳张某某一起做。落网前,三人共敲诈勒索了5个商家,每笔600元至8800元不等,共计2万余元。阿里巴巴安全部在接到商家举报后,协助警方侦破了此案。

法律专家表示,很多恶意买家专门做“差评师”,以给网店差评为手段向店家索要钱财。店家客服要及时识别买家身份,并在交易没完成的时候采取有效手段,保存好相关证据。

应加强监管 建立甄别机制

“恶意差评扰乱电商经营秩序,侵犯商家财产权利,损害了合法营商环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认为,对恶意差评人,应当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电商平台要加强监管,对评论应当有甄别机制,如果确认是恶意差评的要给予一定处罚。

“平台要对恶意差评零容忍,对于恶意“差评师”,要加大主动发现线索的力度,及时推送给行政机关和执法机关,同时要加强对商家的教育,让商家向“差评师”说不,并帮助遭恶意差评的商家报案,提供法律帮助。”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高艳东说。

高艳东建议,除刑法外,其他法律治理也应跟进。“这需要行政部门更新理念,对恶意差评行为的危害性要给予重视,它不仅侵犯消费者、被敲诈的商家利益,更侵犯互联网公平交易的秩序。”同时,高艳东表示,恶意差评师属于互联网空间的失信行为,应该纳入失信者名单,对其交易行为和网络活动予以限制,让不法分子付出更多代价。通过失信者名单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恶意差评行为。

晚综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