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婷
据传,宋代书画修养极高的皇帝宋徽宗,在政和年间成立了一所国家书画院。有书画院就要招揽画家,有一次,他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招揽天下英才,结果大多数考生都在“酒家”和“酒客”上下功夫,但有一个考生独辟蹊径,从“虚”处入手,不写描酒家,而是画了桥边茂密的竹林,竹林外挑出一面酒帘,酒家自然隐于林中,笔墨虽不多,却准确含蓄地表达出“竹锁”的深意,这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深得宋徽宗赞赏,亲笔圈点该考生为第一名。这个独占鳌头的考生,就是独创山水画中斧劈皴技法的南宋李唐。
李唐是河南孟县人,作为宋徽宗时期国家画院的人物,他山水、人物、花鸟皆擅长。尤其山水画,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斧劈皴的技法自创出之后,其影响直到今天都不曾消失。
斧劈皴,顾名思义就是斧头劈砍的意思。有大斧劈、小斧劈之分。不过都是以侧锋的笔法,如斧劈刀砍,将山的凸凹、明暗表现出来。这种皴法刚劲犀利,如暴风骤雨,豪放洒脱、气势雄健,一般表达北方峻峭嶙峋的山峰。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的代表作,充分体现出李唐山水画的鲜明特色。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画中山峦、峭壁似刚被斧头凿过,是典型的斧劈皴法,这种技法让山石显得特别坚硬峻峭。画中山腰处白云流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突出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使整个画面显得柔和,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分的压抑。山巅的丛树,近树的松林,若隐若现的石径,不愧为当年御点第一的考生。可惜因年代久远和印刷问题,我们在这里很难看出它那五彩斑斓的韵味。
幸有用笔简练的《踏歌图》出现,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斧劈皴的峻峭凌厉之美。《踏歌图》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代表作品,它凸显了李唐的斧劈皴法。马远在汲取李唐之法后更为自出新意,他的斧劈皴法更简洁、雄放。在《踏歌图》画面上,可见马远的用笔苍劲而简略,皴法干净利索,侧笔转锋直下,峭峰直上,巨石顿挫分明,这是马远对斧劈皴法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斧劈皴的一个经典作品。
(本文仅介绍中国画的一些常识,不作为学术性交流,望有关方家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