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山
一
立秋后走进田野,草木葱茏,满眼一派绿意流转。那绿意历尽春翠夏青,到秋天就老了,岁月把它酿成一把苍绿色。在北方,田间最常见的是黄豆和玉米。豆荚肥饱,青叶弥弥,在风中摇曳。玉米身着绿装,成排成行,天地间真是没有比玉米更好看的仪仗,它们立在田间,以最隆重的方式恭迎一个盛大季节的到来。
如果撒豆成兵真有其事,那么玉米定是天生将才,你看它挺拔笔直的茎秆,能长到两米多高,天英一出,如同在头顶炸出一朵花来,烘云托月,威风凛凛,似一个少将突然得胜归来,从此花开静好,岁月有序。在茎秆的中间位置,生出一枚或两枚玉米穗,多像腰间配了两把短剑,剑鞘还飘着红缨子呢!
初秋的田野酝酿着丰收,再过些时日,等豆荚变黄,芝麻结籽,等玉米顶出苞衣,等瓜果飘香,辣椒擦出火焰,等秋水缓流无痕,等雁鸿成行,颉颃南飞,等秋虫嘶鸣,蝉鸣戛止,田野中便全然是日光月华的流泻,方寸之间皆是人间丰收好年景。
二
《庄子·秋水》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可秋天的颍河却刚好相反,不再像夏天那般欢畅明快,流动的炫音颤得很轻,似乎是要故意拖着,不想那么快流进黄河,流进冬天的严寒里去。河水变得很清,时而围着一个长满水草的绿洲打旋儿,旋出一圈圈的涟漪;时而又掠过桥墩,被桥下的岩石梳理成潺潺白丝,掳了只小鲢鱼便又匆匆地流走了。
河堤两岸全是苍耳,它们是秋天的小耳朵,负责搜集秋天的声音,风雨的声音、庄稼成熟的声音、水声、虫鸣、牛羊吃草的声音、野鸭和水鸟的叫声等。当然,还有脚步声,我穿着平底小白鞋,从旁边经过,鞋底与沙土摩擦,发出一种轻微的“咯吱”声,它一定是觉得有趣,才派遣几只小耳朵粘在了我的裙子上,一路跟踪,一路倾听,为了让它们听得真切,我索性把脚步放得更慢了。
在最靠近河流的地方,白蔹的叶面凝了一层霜,它将藤蔓延伸至清冽的河水里,于是有些叶子便似乎是生在了水面上,远观是从河坡上流泻,在河面漂浮。有一种少年的任性,亦有一种中年的迷惘。在冬季来临之前,该将根茎收纳何处?这是所有的草本植物在秋季必须思索的问题。
三
红薯秧是成片的绿萝,是一首清新的田园诗。远观是一片叶子,叶子下面是一群睡意正酣的胖娃娃。祖父那一辈对红薯怀有深深的感情,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它是救命粮,茎叶果实皆能果腹。幼时裁了红薯茎,做成项链手镯,于是它又承载着一个少女的梦。
从前几乎家家户户种红薯,丰收后把红薯一部分藏在地窖里,一部分削皮切片制成红薯干。下地窖捡红薯多是小孩子的差事,也很有意思,通常是用绳子将一个结实的篮子拴住,小孩子坐在里面,随绳子一起下到地窖里,捡满一篮子红薯提上来,再下空篮子把孩子提上来。现在种红薯的越来越少,偶尔在田间地头看见一隅,便勾起了对往昔的无限追忆。
秋天蟋蟀甚多,红薯田里尤其多,它们在绿秧间蹦跶,没有比它更顽皮的小孩,但它偏又是田野里最出色的歌手,它在秋夜吟唱,把秋天最美的诗章都谱写入曲,唱给大地草木、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唱给同类,唱给一切愿意驻足倾听的生灵。小时候,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常被它们吵得睡不着,便索性竖起耳朵倾听它们吟唱。听得久了,有时竟会默默流下眼泪,竟觉得那唱词是蟋蟀写下的情书,因无处投递,才谱成曲唱给了我。
四
春有花的芬芳,夏有草的馥郁,到了秋天,空气中四处弥漫的是有别于春夏的另一种气息,是草木的芳馥,是庄稼在成熟过程中生成的一缕缕带着甜腻之味的气息,是丰收的气息,沁人心脾的,极好闻,总让人忍不住多吸几口。这种独特的气息唯秋天的田野可寻,城市四隅不可得,唯心境敞明之人可寻,急躁功利者不可得。
尤其在有月的夜晚,行走在秋天的田野,那气息会带你入幻境。秋高气爽之故吧,月光为夜色披上一层皎洁的婚纱,无数星星想要俯下身子去亲吻大地万物,这个时候,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便也觉得自己的脚下生了根,想扎到土壤里,想与大地建立血脉相连的关系,想倾听更多大自然的话语,草木之间的情话,昆虫之间的私语。你内心明明感情澎湃,甚至呼吸都不由自主间放慢了,却又不动声色,小心翼翼,尽量自我克制着。
与其说这是一种大自然的魔力,不如说是我们卸下了生活重担和心灵枷锁,抛却功利是非之后,在苍穹之下,田野之中,清风明月之上暂时获得的一种超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