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某小学一位老师告诉媒体,每次带新的班总有几个孩子的名字不会读,三个土的“垚”,四个火的“燚”已算简单了,还有不少孩子的名字笔画很多,例如“爔”“曦”“灏”等。报道显示,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名字中加冷僻字,如“衎”“璿”等。(中新网)
不应闷死在字典里
□郝雪梅
其实,不仅老师不喜欢有冷僻字的姓名,社会上也是如此。比如有位家长给孩子起的名字里有个“衎”字,带娃去医院看病,被医生教育过多次,有位医生直截了当地叫她赶紧去改名,否则“等娃上学了,没有老师愿意叫他回答问题”。即便是警方户籍信息录入人员也会劝说一番:还是使用常见字吧!
冷僻字姓名真的是不值得提倡吗?不管字有多么冷僻,只要这个字不是自己杜撰的,就是合理合法的。其实,冷僻字姓名并没有社会危害,反而还有不少好处。比如,我们遇到有冷僻字姓名的同学、同事,就等于学到了新的汉字,而老师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认识冷僻字的读音、写法、意义。这何尝不是推广汉字的好机会?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字变得冷僻了。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不应该只待在字典里,甚至在字典里死去。再说了,起名使用常见汉字,重名情况十分严重,有调查显示,最多的重名重姓,全国会有几千人同时使用。以笔者看,这比冷僻字姓名更不便于社会管理。
为难别人麻烦自己
□张淳艺
对老师来说,最尴尬的莫过于每次带新的班级点名时,突然发现学生的名字不会读。比如,有多少人知道,“璿”字并不读ruì,而是读xuán,“汧”字不读kāi也不读yán,而是读qiān?
每年曝出不同版本的“新生爆笑花名册”,并非只是个笑话。要知道,姓名包含冷僻字、多笔画字,难免影响自身的社会交往。一些老师为了避免念错字的尴尬,很少提问有冷僻字名字的学生。考试时,别的学生都做两道题了,有的学生名字还没写完。此外,随着孩子的成长,办理证件,买飞机票、火车票都可能遇到麻烦。尽管近年来公安部门户口登记系统字库不断升级,办身份证不会因冷僻字受阻,但是该字库和其他部门、行业并不通用,同一个字,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单位不一定能打出来。
一些家长热衷用冷僻字取名,大抵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刻意求“新”求“异”。诚然,一些冷僻字在古代有着美好寓意,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寓意逐渐淡出,只能是家长的“孤芳自赏”。二是也有封建迷信思想作祟。有的家长起名前喜欢请人算一算,五行缺金取四个“金”字叠加的bǎo字,五行缺土取五个“土”字叠加的kuí字。这样的字既麻烦别人,也为难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