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播报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9月12日 星期

人生之路尽头 应该洒满阳光
纪录片《生命里》从人文角度关注临终关怀
《生命里》海报
《生命里》剧照
《生命里》剧照

日前,由云集将来制作,吴海鹰执导,腾讯视频、哔哩哔哩视频网联合出品的现实题材纪录片《生命里》在上海举办点映会。这部作品耗时6000多个小时,真实记录了四十多位临终者的故事,非常打动人心。据悉,节目将于9月13日每周四晚6点在腾讯视频和哔哩哔哩同步上线,全季共三集。

徘徊在生命尽头,每个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必然有残酷的一面,黑夜的绝望与挣扎,不舍与无奈……但每一份“关怀”,都让影片流淌着是枝裕和式温暖、平和、深邃的生命观,没有仅以痛苦反映死亡,反而让人生之路尽头洒满了阳光。

生寄死归 杜绝卖惨

上海临汾社区服务中心,有一个舒缓疗护区,收治的主要都是癌症晚期患者,生命所剩时间大多不超过三个月,这里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纪录片总导演吴海鹰就在这里拍摄了三年。

拍摄的三年间,历经了家属排斥、不被理解、拍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换位思考可以理解他们,于是沟通的方式从‘说服’转变为‘聊天’。就这么带着摄像机,穿着白大褂跟他们每日相处,日子久了大家就渐渐习惯了摄像机的存在,也愿意接受真实的拍摄。”吴海鹰说。起初,有位病人并不愿意接受拍摄,直到有一天,他起不了床了,他让护士请来了吴海鹰,他愿意让镜头记录下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他对着镜头说:“我曾经想写遗嘱,但我老婆不让我写。我就告诉你们吧,我希望我的葬礼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也不要收礼,现在墓地也很贵,海葬我也可以接受的。我老婆跟我说,海葬肯定不行的……”

《生命里》一共三集,每一集都讲述了两到三个临终病人,将直面死亡的课题直接推到观众眼前。有一位病人提前让家属拿来了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她从中挑好了自己的遗像,挂在自己床头。在外人看来这多少有些残酷,她却把这一切看得很淡。护士和一位病人谈到了之前有病人自杀的情况,这位病人也坦承自己也曾考虑过自杀,但是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是舍不得。还有一位名叫鲁胜兰的老人,身患乳腺癌的她看起上去和普通人家的老太太没有两样,谈起往事更像是拉家常。“年轻时候在新疆吃的瓜果实在是好吃啊,特别是哈密瓜,吃起来像是呜呜呜吹口琴一样吹过去。”还有一位以前在华东开关厂工作的老爷爷,回忆起年轻时候单位食堂的小菜,又便宜又好吃,带点回家全家人都很开心……

乐观豁达的人给予了这部作品非常多鲜活、温暖、有趣的画面,虽然直面死亡话题,但是绝没丝毫卖惨嫌疑。整部片子温馨恬淡,解说也像是在讲述一个个睡前故事,让人深思生命的意义和人世的幸福。吴海鹰导演介绍说,拍摄中摒弃了推拉摇移的渲染方式,基本都是固定机位的拍摄方式,“不想因为机器去干扰他们的情绪,打扰他们的生活,或者去刻意渲染面对死亡的痛苦与难堪。”

临终关怀 任重道远

影片的主题是临终关怀。影片中有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授,弥留之际,孩子不在身边,已经瘦骨嶙峋,如果不经常帮他翻身,就会生褥疮。

阿图·葛文根在《最好的告别》一书说,“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临终关怀恰恰不是解决痛苦而是疗愈痛苦。

纪录片中,安宁病房医生护士的首要职责不是救死扶伤,而是帮助没有治愈希望的病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他们更像是“生命摆渡人”,他们每年要“送走”近200人。安宁病房的志愿者大部分来自上海的高校,他们之中有的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来做志愿服务,有的则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实习生,他们的到来给安宁病房带了青春与活力。

年轻人会拿着手机让病人和家人视频聊聊天,也会给病人唱歌,讲正在上映的电影,老人们每天会和他们挥手告别,也渴望着第二天能再见到他们,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笑容。一位志愿者和一位肺癌患者见面时拥抱了他,病人说不要碰我,会传染的。志愿者说,我看过你的病历了,肺癌是不会传染的。病人和家属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不排斥身体接触,有时候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年轻的志愿者说。

也可以看到有的家属到了安宁病房,会说:“这个病房挺好的,装修得很漂亮”,但另一个家属则会回应:“好有什么用,到这样病房来的人不都是等死的……”片中还可以看到,医院周围的居民房都挂着镜子……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关注开始、新生,而不太关心甚至不愿去思考结束、离去。但真实的世界却不是这样,始与终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没有落幕的戏剧是不完整的,没有尾声的人生当然也是不圆满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临终关怀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尚处在起步的探索阶段。比起起步晚,临终关怀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社会偏见问题。希望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享受当下每一天的生活,也可以直面自己人生最后的旅程。”总制片人蔡懿鸣说。

人人都需要关怀

拍摄这部纪录片,缘起于吴海鹰父亲的离世。“他是因为膀胱癌走的,那是一种极端痛苦的疾病……”在当天的点映会上,吴海鹰回忆起父亲生命最后所承受的一切,七尺男儿依然哽咽到无法呼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是,他打算用手里的摄像机为临终关怀这份事业做些事情。

起初,他曾打算拍摄100个对象,这部影片才能成立。然而,眼看着生命的枯萎消逝,这对健康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最后只拍了四十多个对象,我也曾经因为这个片子,放弃了纪录片工作长达两年。”吴海鹰说,“因为这样的主题,我承担不起。”又何止是他,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年轻的志愿者,面对这无法逆转的残酷,他们也需要关怀,需要社会的支持。终有一天,他们不再需要,走出“关怀”的病房之后回家前,还要到人多的地方逛一圈,企图甩掉些什么,换套衣服才能进家门。

这部影片将在腾讯视频、哔哩哔哩视频网联合呈现,“第一次触碰到这样的题材,感谢每一位逝去的拍摄对象。”吴海鹰说,“这部影片能够公映,就是对他们,对‘关怀者’最大的回报。”

据《新民晚报》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