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9月30日 星期

赵秀芹: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赵秀芹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我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人生中经历的苦难、享受的幸福,也与国家发展中的起伏差不多。”9月29日上午,69岁的赵秀芹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往事,有时叹息,有时唏嘘,有时激动。

成长:饱尝艰辛

1949年5月,赵秀芹出生于召陵区万金镇农村。他们兄妹共三人。“我七八岁时父亲就生病去世了,是母亲历经千辛万苦把我们拉扯大的。”赵秀芹老人说。

7岁那年,赵秀芹要上小学了,可是家里根本没有钱给她交学费和书费。因此,每当老师说起收学费的事,她就不敢去学校了。

“当时我们村小学的薛老师了解俺家的情况,为了让我学习识字,他多次请求学校减免我的学杂费,只让我交个书费。”赵秀芹老人说,“如果不是薛老师,我就大字不识一个了!”

尽管如此,生活太过拮据,赵秀芹还是不得不在小学四年级辍学了。可是,家里依然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下顿。

当时,他们家里的房子是两间破草房,但是,中间垒的山墙倒了,屋里全是老鼠打的洞。

“那时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赵秀芹老人回忆起往事,眼眶湿润了。

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是善良的母亲让她自豪。“俺家当时住在村口,经常有路过的人借水喝。虽然俺家穷,可是只要有吃的喝的,都会分给路人一点。就凭这一点,母亲在村里的人缘极好。”想起慈祥、善良的母亲,赵秀芹感觉很是温暖。

生活:越来越好

1970年,赵秀芹结婚了,嫁到了西平县王沟营乡。随后,她有了一双儿女。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来了。分田到户后,赵秀芹一家人干劲十足,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开始好了起来。1980年,赵秀芹在西平县供销社旁开起了裁缝店,挣钱补贴家用。

1986年,赵秀芹一家人来到漯河,在市区解放路北段做起了小生意。后来,赵秀芹在光明路市场买了两间门面房。“虽然到城里生活了,但是挣钱还比较难,我就在万祥街做起了裁缝老本行。”赵秀芹说,幸运的是,生意还不错。当时,丈夫不仅给她打下手,而且做饭并照顾儿女上学。忙的时候,她连夜赶活,丈夫帮忙锁边、缝扣子。

20世纪90年代,赵秀芹一家落户沙北大高庄。为了买房,他们把光明路市场的门面房卖了。她的儿子,到当时的市糖酒公司上班。她的女儿,则成了一名律师。

近年来,六旬的赵秀芹夫妇跟着公益健身组织锻炼身体。“我跳得好还成了骨干,经常到健身点教别人跳健身操。”赵秀芹说,她至少教过3000人跳健身操。

赵秀芹夫妇还做慈善义工,如到敬老院照顾失能老人、看望福利院的孩子。“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只想做一些对大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赵秀芹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很多苦难,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强了千万倍,我们想让大家都身体好好的,更好地享受幸福生活。”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