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重阳敬老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

103岁胡海魁:心态平和 从不生气

胡海魁(右)和大儿子胡庚利。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郾城区商桥镇胡湾村,103岁的胡海魁就是家里的“宝贝”。“他就是俺家的中心,我在家专门照顾他,其他子女孙辈不时前来看望。”胡海魁的大儿子胡庚利说。10月15日,记者来到胡湾村,见到了百岁老人胡海魁。

是同龄人中少有的识字人

胡海魁家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堂屋摆放着两张床,胡海魁正和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刚才坐累了,躺着歇会儿。”说话间,胡海魁已经坐起来,麻利地从床上下来。“晚上我就睡在俺爹旁边,虽然他生活能自理,但年龄大了,他一个人住我不放心。”胡庚利告诉记者。

胡海魁1915年7月3日出生在胡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弟兄三个,上面有两个哥哥,我是最小的。”胡海魁说,尽管当时家里条件艰苦,但父母还是咬紧牙关,节衣缩食供应胡海魁上了三年学。在同龄人中,他是少有的识字人。

“上了三年学堂后,我就回家帮忙干农活。”胡海魁回忆道,“1937年4月,听到县里征兵的消息后,我就报名参了军。因为认识字,我在所属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第九军第四十七师负责通信工作,传达报告、传递文件等。我跟随部队先后辗转山西、云南、河南等地,直到1940年7月离开部队。”

“那时候结婚早,同龄人的孩子都能干活了,我还没结婚,家人都很着急。回到家乡后,家里就开始张罗我的婚事。当年春节,我就结婚了。”胡海魁回忆说,此后几十年,他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

一生养育六个儿女

1943年7月,大儿子胡庚利出生,胡海魁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多一口人吃饭,只有更卖力地干活。我起早贪黑地忙活,养活一家人。”胡海魁说,1945年到1958年,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陆续出生,老伴在家照顾孩子,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记得小时候一家八口人挤在三间土房里,大孩子分床睡,小的跟着爹妈睡,到后来床不够睡就打地铺。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俺爹俺娘都很重视教育,他们宁肯自己受苦,也供应俺兄妹几个读书。”胡庚利说,为了帮忙照顾家庭、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

对于那段艰苦的岁月,胡海魁看得很淡泊。“只要肯吃苦,没有啥是过不去的。”胡海魁说。

胡庚利告诉记者,随着兄妹几个相继成家立业,老两口的负担减轻了。“从1982年起,我们就不让他俩干地里的庄稼活了,但他俩都是勤快人,闲不住。”胡庚利说,他父母的感情很好,基本没红过脸,“虽然子女们都成家了,但老两口一直单独住,就在我家旁边的一处小院里,彼此照顾。直到2006年,90岁的老娘去世后,我才开始照顾俺爹的生活起居。”

勤快、自控力强是长寿秘籍

采访中,记者看到老人脚上穿的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这是大闺女做的。”胡海魁笑着说,子女孙辈都很孝顺,他一直津津乐道。虽然现在他和大儿子胡庚利生活在一起,但其他子女及孙辈隔三岔五会过来看望他,“每次来都不空手,孙子孙女们也不嫌弃我,回家就跑到我跟前来了。”

“太爷爷的心态特别平和,从我记事起,太爷爷一直都是乐呵呵的,从没有见他生过气。”胡海魁的重孙女胡美娇告诉记者,“太爷爷是一个很安静的人,我回家看他时,经常看到他坐在院子里看报纸、晒太阳,或者出去散步,偶尔喝点小酒。”

在胡庚利看来,父亲长寿的秘诀就是勤快和很强的自控力。“他特别勤快,我在西院我家做饭,做完饭后给他端过来,有时收碗不及时,他就拄着拐杖送过去。”胡庚利说,他特别佩服父亲的自控力,“多年来,他从来不吃对身体不好的食物,再对胃口的饭菜,只吃一碗。”胡庚利告诉记者,父亲的身体非常好,很少生病。“2015年,我带他去镇卫生所体检,结果显示他的身体状况一切正常,而且心脏比我的还好。”胡庚利说,“俺爹最近一次生病是在三年前,感冒,打一针就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