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

三位老先生 结伴练地书
对感兴趣的市民,他们免费传授技艺

↑市民在观看赵春新写地书。

↑王天福的书法作品被印在武汉江滩公园的广场地砖上。(王天福提供)

□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

在源汇区开源景区河上街古镇一处广场,每天晚上有3位老人,他们一手提着小水桶,一手拿着特制的毛笔,在地砖上认真写字。老人们认真专注,写的内容有古诗词、成语典故等。老人们乐在其中,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甚至拜师学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3位老人爱好写地书

10月21日晚上7点,夜晚的河上街华灯初上,流光溢彩。附近的居民晚上来到河上街广场散步游玩,在广场上,有3位老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老人们各一块区域,一手提着红色的小水桶,另一只手则握着特制的毛笔,在地砖上写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地上已经写了不少诗句。攀谈后,记者得知,这位老人叫赵春新,今年76岁,在丽江小区居住,老家在舞阳县姜店乡,做过教师,喜欢古诗词和书法。因为孩子在漯河工作生活,两年前赵春新从老家到漯河生活。2017年10月,他让家人购买了写地书的笔和桶,开始来广场写字。赵春新表示,写地书不只是一项爱好,更能锻炼身体,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和传承。

徐林福今年71岁,在附近的香樟花园小区居住。他常写的内容是诗词以及紧跟时代的新政策等。

61岁的王天福写地书的时间比较早,开始于2010年前后。他告诉记者,练习地书不仅是一项健身运动,还有利于修养心性。“心不静写出的字也不行,写地书需要运气,全身心投入才好。”王天福说。

据了解,王天福去年参加过在武汉举办的一场全国性地书比赛,并获得楷书组前十名,其书法作品被印在了武汉江滩公园的广场地砖上。

免费教感兴趣的市民

3位老人告诉记者,因为在广场写地书,大家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切磋、讨论地书不同字体的写法。

此外,记者了解到,3位老人还热心公益,只要有市民表示感兴趣,想学习,他们都会很热情地指导。赵春新说,他写的不少古诗词经常被围观的孩童和市民读念,有时还会有人问上几句具体释义,他都会耐心讲解。有孩子和年轻人好奇想尝试着写,他也会热情地招呼并指导。

徐林福老人也表示,他发现河上街广场人来人往,不少人看到他们都很好奇会来围观,这有利于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有利于在年轻人中树立正气,塑造漯河良好的文化氛围。

“不少外地的游客来了以后,看到我们在写地书,对咱城市的印象就不错,觉得咱漯河是个有文化的城市。”徐林福说。

王天福认为,写地书要想写好,只有勤奋练习,需要手腕力度、站姿、运气等全身配合。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一位市民正在王天福写过的字下面临摹练习,这位市民叫张双强,今年45岁,白天工作,到了晚上就跟着3位老人,进行临摹和学习。

“3位老人都特别热情,有什么疑问都会耐心解答。”张双强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在漯河启动的“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上,3位老人还被邀请到活动现场书写地书,与市民进行交流。平时,3位老人也参加社区活动。

“只要是有利于传播传统文化的事,我们都会无偿参与。”徐林福说。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