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晚,真的是“贵人语迟”吗?一般来说,孩子学说话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0岁至1岁时咿呀学语,模仿大人声音;1岁至1.5岁时能开口叫“爸爸妈妈”,理解一定的词汇;1.5岁至2岁时词汇量开始激增,能用单词进行组词;2岁时能说出简短的句子,初步理解大人的指令;3岁时学会表达顺序和因果,开始掌握数量、大小、颜色等各种概念。
“处于语言启蒙阶段的孩子,往往通过模仿周围人的发音而学会说话。根据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不同,正常情况下,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学会说话的时间大概会有4至6个月的差异,超过这个时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专家认为,当孩子出现语言发育滞后现象时,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评估,如果孩子的智力发育及听力、构音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均正常,则要考虑语言环境缺失和语言环境复杂等因素。
多给宝宝说话的机会
在排除病理类原因后,爸爸妈妈们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说话呢?专家建议:
1.家长变身“小话痨”。大人应尽量多和宝宝说话,天气、心情、宝宝的衣服,什么话题都可以,毕竟孩子是通过模仿周围人的发音而学会说话的。
2.带宝宝读绘本。亲子阅读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快速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通过读绘本,能学会不同的语句、单词。通过图画,宝宝把各个单词联系在一起,慢慢“消化”变成自己的词汇。
3.做宝宝的聆听者。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家长频繁对孩子说的话进行纠正,也会造成孩子不愿意表达。孩子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可能会用错词语,可能会发音不准等,但家长一定要表现出对孩子说话的兴趣和尊重,并给宝宝积极的回应。宝宝会因为大人认真听他说话,而对说话这件事更感兴趣,有更强的表达欲望。据《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