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
仿冒热门电商APP,骗取消费者钱财和信息
“李鬼”横行让人防不胜防


电商平台的崛起让网络购物成为人们生活常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些令人防不胜防的网购陷阱,威胁“互联网+”时代的购物安全。

“双11”“黑五”……随着消费者购物需求增加,电商APP下载量和使用量也在增加,这也给一些仿冒购物APP提供了生存空间。为了进一步了解虚假仿冒APP的实际状况,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热门电商频频被山寨

近几年的“双11”购物节,大学生李邱都会在手机上用电商平台的客户端购买早就选好的商品。尽管如此,作为资深买家的李邱也曾险些被仿冒的购物APP蒙蔽。

“去年‘双11’之前,我收到很多广告短信,写着‘买一送一’‘优惠促销’之类的话。我就点了其中一条短信的网站链接,直接就跳转到APP的下载页面。”李邱向记者回忆起他的经历,“这个APP看上去与正规的购物平台客户端一模一样,但只要打开这个APP,就会不断跳出各种广告,还会直接跳到色情网站、赌博游戏的下载页面,停都停不下来。”

采访中,受访者普遍反映,虚假仿冒的购物APP通常与正版APP界面一致,使用与正版APP相似的名字和LOGO图标,使用户难辨其真伪。

虚假仿冒购物APP又是如何传播并诱导消费者下载的?

“有时候应用平台里下载量多、排名靠前的APP也不一定就是正版程序。”李邱告诉记者,“假冒的购物APP经常伪装成WIFI破解、色情视频与小说之类的软件诱导人们下载。另外,一些论坛上有发布APP推广信息的账号,这些账号注册时间都比较短,相应的APP也可能会存在问题。”

仿冒APP只做细微改动

购物APP种类、版本众多,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辨认难度。

“我一般会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客户端,但有时候搜一个软件名称会出来很多个,看上去都是正版的,只能通过评论和下载次数来猜测。之前我和朋友的手机里都有某知名购物网络平台APP,但我们的软件图标不一样。不同时间下载、是否安装更新都会影响图标的样子,这就更难判断真假了。”消费者张力向记者表达了她的焦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张力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困惑,普通消费者对于APP的辨认能力有限。

记者试图在一款第三方安卓手机软件平台搜寻淘宝APP,输入“淘宝”进行关键词搜索后得到十余个结果,其中包括“手机淘宝”“淘宝精选”“淘宝特卖”“淘宝购物”等,图标几乎都是橙色底色配上白色“淘”字样。

张力告诉记者,“双11”期间电商平台APP的图标会在原有图标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比如添加“11.11”或其他字样,更增大了消费者对于真假APP辨认的难度。

除了颜色或字体等细微差别,部分仿冒的购物APP和电商平台官方发布的APP几乎没有差异,用户仍可以在其操作界面浏览、搜索商品,也可以进入商家的店铺界面,浏览其他用户的购买评价等。

仿冒一款APP很容易

虚假、仿冒、山寨APP究竟是如何被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又是什么?

赵杰是一名APP技术开发从业者,他告诉记者,仿冒的购物APP往往以获取用户的通讯记录、短信、照片等个人信息为目的。

“只要让用户通过APP登录,便能够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可以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一个服务器,再把信息卖给有需求的人,比如需要精准投放广告的,这是有利润的。”赵杰说。

APP开发的前景吸引了部分热衷于软件编程的创业者,也为山寨购物APP提供了“土壤”。

记者又联系到活跃在APP技术开发QQ交流群的业内人士马胜,他告诉记者,“单从技术的角度讲,仿冒一款APP是非常容易的。我曾经写了一款适用于安卓系统的手机APP,几天就被抄袭了,甚至连图标都一模一样,就是把配色给换了。对于这些盗版的APP,第三方软件下载平台很难管理,尤其是安卓系统的软件,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家只要有技术就可以入驻。”

对于山寨APP的危害,马胜透露,山寨的购物APP不只可以通过要求用户注册、下单支付以窃取支付账号和银行账户信息,还可以通过APP内置的程序和算法暗中“跑流量”,恶意扣取用户账户内的资金。

“有的APP手法更黑,挂有木马或者是病毒,只要打开这个程序,手机就会中病毒,而且用户并不知道。”马胜说。(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据《法制日报》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