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旅游快车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

背上行囊 畅游东北
冬季的冰雪游是多数游客前往东北的主要原因——滑雪、看冰雕雪雕、体验冰雪民俗……除了看雪,东北地区的许多大城市都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会给你的旅途增添独特的看点。

冬天去哈尔滨看冰雕是许多游客热衷的项目。

美味的东北糖葫芦。

圣索菲亚教堂冬色。

推荐城市:长春

电影文化游、关东民俗游

作为东北最有名的老工业城,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春这座省会城市旅游资源之丰富、便捷,对于东北城市背包游来说,是最佳体验城市之一。

由于历史上曾是伪满洲国首都,长春的历史遗址中,名气最大的要数伪满皇宫博物院,它也是中国现存三大宫廷遗址之一。

长影世纪城是年轻背包客和家庭游客必到的。这里是我国首家电影制片工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电影主题公园,可以欣赏到风格各异的特效电影。

净月潭则是长春市区山水风光的代言人。这个“亚洲最大人工林海”不仅山明水秀,而且充满了关东风情,广袤的园区,让人可以惬意地待上一整天。

长春还有一座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是东北地区首家展示东北古代及近现代民族与古今民俗事象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1:1还原的满族三合院很有意思,游客可以像串门儿一样走进院里,参观东北老式摇篮、火炕、烟袋、鸡窝……馆内还有用鱼皮制作的传统赫哲族服饰等。

推荐城市:丹东

边境特色游、满族风味美食游

丹东因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成为东北最有名的边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

盛产海鲜的丹东,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城市东部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在鸭绿江大桥上眺望对岸,可以看到新义州化工厂的烟囱、田里耕种的农民以及站岗的朝鲜哨兵。自然,到鸭绿江大桥上感受历史,是初到丹东的游客第一件要做的事。喜欢历史的游客还可再去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一番。

有兴趣的还可坐一次鸭绿江中朝界河游船,不仅可以欣赏见证抗美援朝战争的鸭绿江断桥,还能更近地观赏到朝鲜新义州的威化岛、劳动公园、造船厂、冷冻厂以及站岗巡逻的士兵。

丹东市区的锦江山公园有“东北八景之首”的美誉,也是登高赏景的热门去处。此外,虎山作为早年的安东八大名景之一,位于城东15公里处。虎山长城始建于明代,烽顶矗立着万里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可眺望鸭绿江大桥。

推荐城市:大庆

湿地观光游、亲子体验游

64万公顷的湿地、84万公顷的草原,还有著名的石油文化和一流的地热温泉,这样的城市在东北地区,是属于“宝藏级”的,它就是大庆。

龙凤湿地位于大庆市中心,在数万公顷的湿地中,苇林似海,水网如织,有数不清的丹顶鹤、大雁常年盘旋。据说这片湿地生存着200多种野生动物,是一处难得的休闲绿肺。

大庆是一座适合亲子游的城市,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科技馆。大庆博物馆有馆藏化石10万余件,物种43种,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专业性收藏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种属最全、数量最多且品质最好的博物馆之一,非常值得一去。

大庆石油科技馆则是了解石油来龙去脉的好地方,在馆内可看到高高的井架和抽油机,了解石油工人怎样把石油从地下抽上来。

休闲的大庆属于傍晚时分。可以到黎明湖、三永湖、万宝湖、滨洲湖一带散步,和当地人一起享受城市与湖泊交相辉映的难得景致,感受大庆独特的“走湖”文化。

推荐城市:哈尔滨

俄罗斯风情游、时尚冰雪游

被公认为东北最具国际化气息的大都市,哈尔滨素来与俄式风情难解难分。与此同时,这座冰雪之都也是东北地区的时尚、动感风向标,举手投足都写着“城会玩”,背包自由行,你会邂逅满街的美女帅哥,领教到冰城不一样的悠闲气质。

中央大街号称“没有围墙的建筑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餐馆、商厦和充满活力的街头文化,成为哈尔滨人气最高的休闲步行街。不论春夏秋冬,整条步行街都流光溢彩,从不间断,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买的,一样不少,特别推荐到华梅西餐厅或马迭尔宾馆冷饮厅坐一坐,尝尝正宗的俄式西餐和冷饮。

位于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在夏天是休闲避暑胜地,冬天则换上一副银装,用驰名中外的大型雪博会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哈尔滨极地馆是会让所有小朋友乐不思蜀的地方。这里有世界唯一的极地白鲸——“海洋之心”水下表演,馆内有不少来自极地的演艺盛宴,都是平常很难见到的。

深秋来到哈尔滨,还可以去北方森林动物园游玩,这里占地面积558公顷,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动物园,园区既是动物的天堂,也是天然大氧吧,很适合一家老小慢慢游逛。

想要小众一点的玩法,可以去哈尔滨玉泉国际狩猎场。这个亚洲最大的封闭式狩猎场,有着浓郁的关东民俗风情,欧式风格的建筑则让人耳目一新。山上茂密的次生林带,栖息着飞龙、山鸡、黄羊、狍、马鹿、梅花鹿、野兔等十几种野生动物,作为入门级的“菜鸟”,也能深入其中,感受原始森林的浩瀚与狩猎运动的激情。据《羊城晚报》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