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几元钱的成本,制出的假证能卖出几百元。近日,湖南省娄底市公安局查破一起依托互联网的假证制售案件,缴获半成品、成品假证件上百万件,一条跨安徽、浙江、上海、广东等20余省份的假证件制售产业链随之浮出水面。
给他一本真的,就能做出一本仿真版
2018年3月,在安徽亳州的一次国家英语专业八级等级考试上,助考人员李某使用3张假的居民身份证被查获。之后,警方在其住所还发现1枚假的派出所公章。让警方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假身份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经过调查,这3张假身份证和公章,是通过微信平台购买,卖家位于湖南省娄底市。警方通过细致摸排,一名刘姓男子出现在侦查的视野中。
位于娄底娄星区一个居民房里,堆积如山的半成品假证让人触目惊心。一沓沓的假证半成品、模板中,包括身份证、驾驶证、新旧版的出生医学证明、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证明等,甚至还有各个省份的高校毕业证。
“我们查获到的各种假证件半成品应有尽有。由于样式、版本众多,为了找寻方便,刘某甚至把各类证件按省份分别存放。”娄底市公安局娄星分局办案民警肖伟辉说,“只要买证者能提供一份证件的真实原本,他们就能‘依葫芦画瓢’做出一本仿真的,一般人仅凭肉眼根本无法辨别。”
层级分明、作案隐蔽的“暴利”行业
通过侦查,警方逐步查明了这个由“原材料批发商”“原材料零售商”“制售假证、假章人员”三个层级组成的伪造变造买卖假证件、假公章的犯罪网络。
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在浙江省温州市批发假证件的原材料,再发往娄底市的中间商。制假人员在中间商处零星购买原材料后,通过微信等方式同买证人联系业务和支付制作费用,制作完毕的假证件通过快递寄送至各地买家处。
“买证人和犯罪嫌疑人之间不直接见面,都是通过网上虚拟交流聊天软件传递信息。嫌疑人有的自己制作假证,也有的委托别人制作,以降低自己的犯罪风险。”肖伟辉说。
为了扩大销路,这些制售假证、假章人员还在各省市的建筑物墙体用记号笔写下“办证”字样的牛皮癣广告,甚至通过网络黑客攻击政府、企业网站,在其子网页下插入“办证”的广告。
在假证制作出来后,犯罪团伙再用一台“刻刀机”,就能“炮制”一枚假章。“这样的假证成本低廉,卖价达数百元不等。”肖伟辉说。
如何斩断假证流通“生命线”
记者了解到,做一本“假职称”证件成本低廉,即使包含全套相关材料的印制成本也只要100元左右。因此对于一些培训机构而言,只要做成“一单生意”就能赚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利润远远高于正规的培训。因此一些如建筑类的培训机构也和制假商家勾连。
成本仅几元钱的假证,何以瞒天过海、招摇过市?肖伟辉介绍,类似毕业证书、身份证等证件,有网上查询或内置磁条,即使假证再“逼真”也能通过一定的手段识别出来,但不少证件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鉴别手段。
“使用假证即便被查出来,违法成本也很低,这是造假‘供需两旺’的根本原因。”肖伟辉说,按照相关法律,买卖、使用假证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属于刑事犯罪。“亟待加大使用假证的处置力度,堵住证件审核的‘空子’,严防假证件破坏社会公平,挑战诚信底线。”肖伟辉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