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博览天下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11月29日 星期

苏轼传世名画《木石图》回归祖国


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卖“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的专场中,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木石图》(又名《枯木怪石图》)以3亿港币起拍,4.636亿港币成交,成为佳士得亚洲区成交价最高的拍品,刷新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于四年前创下的3.4亿港元纪录。也创下了中国古画最高纪录。有媒体援引佳士得拍卖亚洲区总裁魏蔚的话表示:“买家来自大中华区,所以一定是回到中国人手上。”《木石图》流落海外多年,如今终于回归祖国。

画作何以流落日本?

一般认为,苏轼传世至今的画作仅存三幅。一幅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一幅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雨竹》,第三幅就是《枯木怪石图》,也就是《木石图》。

北洋时期,《枯木怪石图》与《潇湘竹石图》皆为“风雨楼”所藏。曾做过吴佩孚秘书长的白坚夫当时买下了这两幅画作。但此后这两幅画的命运走向两个不同方向。

上世纪六十年代,白坚夫将《潇湘竹石图》卖给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后被捐赠中国美术馆,收藏至今。2011年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中,《潇湘竹石图》领衔展出。

《木石图》则被认为自抗战时便流入日本,此后一直难觅踪迹。在30日佳士得的发布会上,拍卖行确认,这幅画作征集自日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前关于该画流传的说法。有说法认为,这幅《木石图》被以超过万金的价格买下,入藏于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若以此算来,该画流落日本已有七八十年。

《木石图》上有米芾题跋

《木石图》是水墨纸本画卷,画心长半米,描绘一株枯木,屹立于形状怪异的石头旁。全卷连裱共有五米多长,其上共有南宋、元明的收藏家的鉴藏印41枚,后附有刘良佐、米芾、俞希鲁等人题跋。目前所见作品是明朝时装裱的。

佳士得专家认为,这件作品应创作于1071到1101年间,也就是苏轼35岁后。

《枯木怪石图》上画怪石所用圆旋的笔触,和《潇湘竹石图》笔墨技法相同,由此也可证两画出自同一人之手。

在画的旁边,有米芾的题跋,米芾集诗文、书画、鉴赏、理论、收藏于一身,是个艺术全才,宋徽宗时被诏为书画学博士,尤其书法最为出名,为“宋四家”之一。米芾的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细线的走若游丝,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目前,我们只能找到当时宋代四大家苏、黄的合璧,也就是《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这件苏、米的合璧,是绝无仅有,非常珍贵。

苏轼书画自古就价值不菲

苏轼生前身后粉丝都不少,粉丝们主要的“追星”方式是收藏苏轼手迹。苏轼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都广受欢迎。

宋代袁文在《瓮牖闲评》中记载,苏轼曾在一张粗纸上题字,大意是:这张纸很粗劣,不过我在上面写过字后,这张纸会被后世用玉轴头装裱,收在锦囊之内,物之遇不遇大概如此。清人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也有记述,不过他记载苏轼还有一句话:“后五百年当受百金之享。”据材料记载,宋代一两约42克,所以折合人民币110万元左右。

苏轼在《书黄泥板词后》中写过,王诜写信诉苦说:“我朝夕收购您的书迹,最近又用三匹缣换了两张纸。您有近作,也送我一些,别让我多费绢了。”缣是一种双丝的细绢。苏轼那个时代,绢的市场价约一匹2贯钱左右(缣价可能更高些)。1贯钱约合今天1200元。所以保守估计,王诜至少花了7000元买苏轼两页书迹。

后经“元祐党禁”,苏轼书迹被大量销毁。到宋徽宗宣和年间解禁时,苏轼的字价格大涨。据《春渚纪闻》《东坡事实》记载,宣和年间内府搜求苏轼书,1纸官价10贯钱,也就是人民币1.2万元左右。

而据《宣和书谱》记载,北宋熙宁年间,苏轼行书白团夹绢扇,或者画枯木竹石,20扇20贯(每扇1贯)。俞樾《茶香室续钞》载,元代人张伯淳有苏轼书写的十把扇子,每一把“不减百金之直”,当时距苏轼去世不到二百年。

晚综

小知识

苏轼的画作

体现了文人画价值

苏轼画作缘何如此被人关注?已故美国艺术史大家高居翰在成名作《图说中国绘画史》中给出了观点。他认为审视苏轼画作,应首先审视苏轼和他的几位朋友形成的“朋友圈”——他们在致力官务、古籍研习、诗文写作的同时,有空闲便会画画,写一些有关绘画的文字,建立起此后被称“文人画”的宗派。中心人物正是苏轼。

国际著名艺术史家卜寿珊将苏轼及黄庭坚、米芾等人视为文人艺术鼻祖,引领了中国绘画此后长达500年的风潮。晚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在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扬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病逝常州。

苏轼的文、诗、词都达到了极高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纵横恣肆;其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尤擅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等。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概念,对以后“文人画”发展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晚综

延伸阅读

盘点近些年“回家”的国宝文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前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如何让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回归,始终牵动着国人的心。近年来,通过中外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批国宝级文物重回祖国的怀抱。

圆明园兽首:虎、牛、猴、猪、马、鼠、兔首

回归时间:2000~2013年

回归途径:竞拍、捐赠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皿天全方罍

回归时间:2014 年

回归途径:藏界筹资洽购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出土了一件迄今所见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堪称“方罍之王”。皿方罍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

唐代邓峪石塔塔身

回归时间:2017年

回归途径:捐赠

邓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县邓峪村,是一座唐代石雕彩绘四面佛造像塔。

《丝路山水地图》

回归时间:2017年

回归途径:捐赠

《丝路山水地图》绘于绢本之上,是一幅绘制于明代中后期的青绿山水手卷,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

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

回归时间:2015年

回归途径:追索

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龙门石窟佛首雕像

回归时间:2005年

回归途径:有偿捐献

2005年,龙门石窟的5件佛首雕像由美籍华裔艺术家陈哲敬有偿捐献给国家。

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

回归时间:2003年

回归途径:博物馆洽购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原有十卷,共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米芾《研山铭》

回归时间:2002年

回归途径:国家委托收购

《研山铭》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承相贾似道收藏。元代被当时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2002年国家斥资2999万元以定向单人形式购回了《研山铭》。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

回归时间:2002年

回归途径:个人竞购

200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会上,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2530万元人民币成交,现由上海龙美术馆收藏。

河北曲阳王处直墓浮雕

回归时间:2000年

回归途径:索回

2000年,当获悉在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将要上拍我国河北曲阳王处直墓被盗浮雕之后,国家文物局通过外交手段和法律途径成功地将被盗文物追索回国。据新华网

“方罍之王”皿天全方罍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