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20多名西方人士选择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南京,救助南京民众,记录屠杀真相,用善良、勇气和果敢,为灾难深重的南京民众带来弥足珍贵的光明与温暖。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六集文献纪录片《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带你进入历史现场,解读分析历史人物,向这群特殊“英雄”致敬。目前,这部纪录片正在江苏卫视播出。
炼狱中亮起人性光芒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与放下武器的士兵,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场杀戮,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质。但,就在这座漆黑恐怖的炼狱中,人性中焕发出的正义光芒,使人们不至于全然绝望。不仅仅有中国同胞的守望相助,还有20多个西方人,勠力同心,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了南京,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免遭屠戮,并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就以其中6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串联起一段在黑暗中点燃人性光芒的历史记忆。他们之中,有南京国际安全区创立的主要倡议者和组织者之一、美国牧师米尔斯;有领导救助成千上万受伤难民的鼓楼医院管理者、美国人詹姆斯·麦卡伦;在南京郊外救助两万多名难民的德国人卡尔·京特;打破日军封锁、率先向世界深入报道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美国记者弗兰克·德丁;记录四百多起日军屠杀平民事件、并在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出庭作证的金陵大学教授、美国人斯迈思;收集大量日军暴行证据、并积极传播大屠杀真相的德国外交官罗森。
他们用人道主义的光芒温暖着黑暗笼罩下的南京城,以人类最朴实的善良建构起最后的避难所,以笔和镜头为枪向全世界揭露侵华日军的残暴兽行。他们在向南京难民伸出援手的同时,也让全人类记住了无辜的冤魂们痛彻心扉的控诉,记住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施暴者的名字。
独特视角讲述黑暗历史
近年来,围绕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创作了《1937南京记忆》《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南京之殇》等多部纪录片,记录珍贵影像,传播史实真相。
《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历时两年策划、拍摄,在6集、每集38分钟的篇幅中,以六位外国友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亲身经历为线索,记录历史真相,揭露日军暴行,歌颂人性与正义之光。
通过在美国、德国等国的深入采访拍摄,挖掘出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历史档案,找到了多位西方亲历者后人,为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新材料、增加了新视角。比如摄制组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基督教历史协会档案馆发现的、此前从未披露的麦卡伦牧师1938年2月期间的日记,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现的美国记者弗兰克·德丁的相关档案等,十余位外国友人的后人也将在纪录片中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讲述战争带给他们家庭的难以磨灭的记忆。
与此同时,创作团队大胆创新,邀请美国历史学者费嘉炯作为主讲人,带领观众进入一个个历史现场,解读分析每一个历史人物,极大地增强了该片的可看性和国际传播价值。
在影像中回望黑暗时刻,在真实中感悟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在惨案中找寻人性的光芒。
晚综